2020年10月9日

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

泰勒.柯文(Tyler Cowen)是經濟學者,本書是他談吃的作品。雖然書名和作者身分可能會讓人對本書產生各種高深期待,不過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經濟學者對美食的碎碎念罷了,甚至經濟學不是沒有但也沒很多。我想只要能握這點,便不至對本作產生錯誤期待,畢竟看那個書名真的會以為這是部認真的提綱挈領之作嘛。


那確認了本書的定位,再來便是這些碎碎念本身有沒有趣了。作者算是典型西方覺得自己頗有品味且擁有良好接受力的美食愛好者,不怕辣、衛生問題可以商量、喜歡味道濃厚的異國料理,餐廳裝潢更不放在眼裡,更重要的是遊歷諸國有過許多體驗。

我喜歡作者分析燒烤在美國的發展歷史、美墨料理和墨西哥料理的差異,以及異國料理在美國發展現況的敘述。這部分讀來很有意思,感覺也是整本書最精華的地方。幾個大原則比如巴基斯坦餐廳比已經在地化的印度餐廳要來得道地而且美味許多。韓國餐廳要慎選菜點,要吃好的日本餐廳總之就是錢的問題,中華菜系雷很多但和廚師打好關係很可能會有驚喜等等。


此外和當前的主流意見相反,作者支持大型農業企業的存在,基改更非怪獸洪水,畢竟很多時候這是以大眾消費得起的方式生產足夠食物的最佳解方。作者也分析當前許多著名的環保提倡比如吃在地、碳足跡、減少使用塑膠等作法,也許安撫良心的效果遠大於對環保的貢獻。


這部分老實說因為真的是隨筆寫法,雖說引用了不少研究結果但仍未經嚴謹的論述,而是比較偏向個人的看法。只是即使如此仍有值得省思之處,我也喜歡作者強調的重點,也就是想改革當前問題應該透過改變制度為之。


別再繼續貼補農企業,應該要放手讓他們自己顧好自己,並建立嚴謹的管理制度。比起仰賴大眾不甚可以倚靠的良心自制,倒不如透過加稅等政策改變市場機制,讓不環保的東西貴到大家寧可不用(但這種作法顯然對貧窮問題又有欠思慮)。


考慮到每個國家經濟體系的狀態,作者也大力批判對歐洲透過開放自家市場,間接要求非洲生產者需符合歐洲標準這點,反倒傷害了非洲產業的茁壯與發展,連帶導致非洲人民更無法自貧窮中翻身的後果。


雖說上述種種論述我們都不難察覺到很多一體兩面的問題,比如加稅之後先進國家的底部階層,很可能將因為失去廉價的選項變得更加弱勢。此外若接受非洲標準的食品進入市場,可能產生的環保問題將十分嚴峻(更別提現在這問題就已經夠嚴峻了),更別提某些狀態下這確實有健康疑慮。


但說是這麼說,不同切入點的想法總是有趣且確實需要的,問題只是該如何取捨、比例調配背後所涉及該保護的價值。當然,這向來是最困難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弄出一個看似立意良好,結果不管那個價值都狠狠傷害到的政策,比如被作者罵翻的生質(酒精)汽油了。


比較嚴肅的部分結束,作者在全世界各地趴趴走的美食經驗談讀來也有意思。作者強調的點也不出一般「行家」觀點,基本上就是儘量往「偏僻」的地方找美食。問題只是出在第一世界的心得不難複製,但當旅遊的景點換成瓜地馬拉、印度或者墨西哥鄉下時,美國白人男性感到得意的旅行策略,在亞洲女性的眼中讀來根本白爛,而且我很遺憾作者沒能察覺這仵事。


老實說我是個只要主題是吃基本上都蠻有興趣的人,所以只要是談吃的書而且沒有無聊透頂的話,都會愉快的讀完。而且終歸來說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An Economist Gets Lunch: New Rules for Everyday Foodies)這本書的重點,主要還是放在和吃有關的各式碎碎念,而非認真嚴肅的經濟學角度談飲食。考慮到這點,是否閱讀便要從上述亮點的吸引力有多大來自行判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