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日

末日小鎮

我記得這本書剛出版時一片好評,加上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流感肆虐期間也是我的菜,所以心上總是掛著想要找來看。小說開始時,美國終於加入歐戰,威爾遜總統表示大家必須愛國。


在戰爭狂潮下,本著社會及人道主義理想建立的共和鎮伐木廠生意蒸蒸日上,但西班牙流感卻在此時開始侵襲周邊區域。為了避免流感會悄悄的從山坡上下來,這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小鎮決定暫時自我隔離,派人持槍守衛不准出入。考慮到小鎮本身真的超偏僻,他們本以為自己可以平安下崗不會遇上任何麻煩,但事情總容易出錯,迷路的士兵企圖穿越圍籬,疾病也是……


作者湯瑪斯.穆倫(Thomas Mullen)這本小說切入角度很吸引人,而且探討的方式也相當別出心裁。雖然整體還不是沒有進步的空間,但仍是動人的作品。本書第一個讓我驚豔的地方,是提到現在僅存於加拿大少數地區的水上運木工這行業。


還記得最初是在紙之路:一個老書蟲的紙文明溯源行旅裡看見相關敘述的,當時覺得很驚訝。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立於河中圓木上不斷移動,視情況或推或拉甚至丟炸彈的工作簡直激烈得不可思議。但在末日小鎮所描述的那個時代裡,這僅是日常的一部分,危險是危險,但關於伐木那樣工作不危險呢?


只知道本書概略劇情時,我以為末日小鎮會是那種頗殭屍片鄉民風的,一夥極端份子守著山寨淨土(?)自我隔絕於世界之外、刻意凸顯人性醜惡的故事。不過實際上小說在這方面的安排比我原先以為的細緻而且有意思許多,重點還是人性醜惡沒錯,鄉民確實也有殘忍無情的瘋狂決定,但更多的卻是理想與現實間無可奈何的種種衝突。


共和鎮是一個用理想主義建立起來的小鎮,對比其他伐木廠的剝削,業主希望能以更公平的方式對待勞工。可假如雙方沒有共識的話,再好的制度或許怎樣都玩不下去。當國家決定為某場戰爭徵兵時,人可有拒絕上前線的自由?防疫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嗎,那真的殺下去以後又要殺到什麼程度才叫超過?


這世上有太多明知那樣不對,卻又礙於現實讓那一切變得好像無從選擇的事情。每種價值都很重要且必需守護時,人們只能咬著牙選擇處理當下看似最迫切的問題。無論那是否算是真正的守護、又或者相關選擇是否反而會殺死重要的精神、讓那些更重要的價值因此消逝。


整部作品循序漸進的為讀者描述理想崩塌的過程,要說是運氣不好也可以,但總之事情就是從一個「雖然不太好但也沒那嚴重」的暫時措施開始,接下來一切都陸續走鐘。即使目的正確,但採用手段一旦開始遠離正義,過往所建立的一切便會逐漸崩塌,又或者那一切真的只是衰而已?


為了自流感病毒中守護鎮民,這個懷抱莫大理想的小鎮背離了初衷,結果最後反而被隔離這個決定反噬。美國加入一戰是為了守護更多,但為了與德軍抗戰卻也在國內創造出大量的不公不義。為了家族的財富與未來安穩,有些人要犧牲多少工人權益甚至製造事端都無妨。


人們似乎早已習慣甚至過於習慣權力者做大事不拘小節的概念,反正被犧牲的不要是自己就好,一切效率至上,否則倒退二十年誰負責呢?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以犧牲換來的結果倘若仍是悲劇時,又是誰該負責?真能負責?對受害者而言那有意義嗎?


某方面而言,說不定那些犧牲所要捍衛的事物一開始便無法拯救、至少無法以我們理想的形式拯救。這許這些犧牲只會逐漸累積群體壓力,最終讓原本的一切崩壞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很多事都沒有正確解答,我們不知道歷史關鍵一刻的轉折有沒有選對,也不知道何時事情會變成步步試步步錯。只知道棄守重要價值往往會漸漸帶來毀滅,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社會而言,業力爆發總是難以救贖的。


末日小鎮(The Last Town on Earth)是充滿遺憾的故事,有時在歷史迷霧中人們只能奮力向前,然後哀傷的發現自己全部選錯卻已然無可挽回。是的,當事情已經那麼糟了,人大概也只能努力相信明天會更好,或至少不再那麼糟了。但下次如何不再選錯不能只靠相信就好,而該認真思考曾經做過的選擇究竟犯了什麼錯,也只有認真面對過往造成悲劇的錯誤,終有一日方能創造出些許的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