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之所以會和斷背山沒完沒了,其實是因為我修了一堂和電影有關的通識課,然後報告正好抽到斷背山。而且還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因為負責抽的人就是我……(亂石砸死)。
天曉得我多想做理性與感性啊,除了我喜歡珍奧斯汀外,也因為這部已經經典到隨便翻書都找得到一堆剖析了(但話說,依我的個性恐怕還是會很倔強的堅持自己寫吧,例如現在正在打的這篇……)。
vs
其實斷背山是部小說和電影都極為優秀的作品,但是因為詮釋人不同,所以從一開始兩邊就有不同的差別了。安妮.普露的小說開頭習慣使用意象式的名詞來做背景述敘,利用一大串的名詞堆砌,直接在讀者腦海中營造出畫面來。
但是電影本身是影像,所以就不需要這種手法了,可以直接拍出風景來。但還是有點差別,因為文字是很容易表情感的,然後普露的文字又特別有蒼涼味,所以小說一開頭就製造出蒼涼孤寂的感覺。
而電影的代替方法,就是營造出一個空曠的無聲場所來,只有兩名主角安靜純動作。雖然看似簡單,但那想必是經過用心安排的,導演利用乾枯的草原和非常制式的建築物來製造孤寂感,因為草是枯黃的,建築物是非常制式、方形、單色調的,所以原作的感覺就冒出來了。
接下來我們就直接上斷背山好了,否則一定會沒完沒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鏡頭一到斷背山時就變得非常溫柔?甚至是整部電影中敘事最柔和的一段。這點原著比較沒那麼明顯,但電影做得很明顯。和開頭的感覺整個不一樣,非常的漂亮、和緩、溫柔,感覺非常平順恬淡。
我想會有這麼明顯的轉變是因為李安要給觀眾製造出一種感覺,一種斷背山時候與其他時候都不一樣的感覺。原著是用肯尼斯做第一人稱的,所以他可以在之後不斷的在心裡唸著,斷背山那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
但是電影不行,電影是用比較客觀的方式來行進的,不可能冒出內心獨白,所以李安就利用鏡頭的不同,在這邊時就特別溫柔,其他時候都比較冷漠無奈一點。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部電影完全沒有內心獨白,全部都利用鏡頭和演員表情來鋪陳?
這真的是很考驗導演功力、很厲害的,因為他一句話都不講,全部只靠鏡頭說話,聽不聽得到就是觀眾自己的事了,他不管。其實影評說斷背山這部電影壓抑可能就 是在指這個,李安他完全不講話(電影的旁白就是導演在講話),他也不利用角色講話,他全部就只靠鏡頭,只用鏡頭說話,這真的是很靜的一種手法,尤其是故事 又這麼深沈時。
再來就是原著和電影在內容上的差別了,原著是背影比較多,電影是生活細節和後來發展交待的比較多。因為原著是短篇小說,變短的一篇,所以很多東西都沒有細節。可又因為他是第一人稱,所以主角的背景就不是小說對白那麼簡單一兩句就講完了,他整個講的很清楚。
然後小說也有交待了傑克的童年故事,這在電影裡頭完全沒有提,可能是找不到機會塞吧,我猜啦!所以有關傑克的背景就沒交待太多,只是拍出傑克家的那種沈悶氣氛給觀眾看,讓觀眾大致猜得到傑克可能是度過了怎樣一個童年而已。
然後和小說相反的是,電影沒放太多背景,反而是放了很多後來的細節,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介面不太一樣吧。短篇小說比較重意涵,所以細節的東西不會講太多,主要是把意念傳給讀者而已。
但是電影不同,要撐起一部電影不能只有意念(其實也是可以啦,但觀眾可能會全部睡給你看,話說斷背山已經睡得夠嚴重了喔?),所以編劇加進了很多的細節,讓故事變得比較立體一點。
像是傑克怎麼追老婆、找男妓啦,還有肯尼斯的家庭生活和後來與女兒的相處等等,小說裡面都是沒有的,全部都是電影裡面自己補的。因為短篇小說沒有這些無有謂,重點是放在意涵表達上,讀者也不會太在意這部分。
但要是電影沒有這些細節的話,就會變空洞,因為電影是一直在跑的,畫面一直在動,小說寫好幾頁電影可能幾分鐘就演完了。所以電影要是不自己補細節的話,劇情可能就不夠立體、不能說服觀眾了。
此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小說的表達比較直截一點,電影則是透過一些微小的細節來呈現。最明顯的就是傑克他岳父不是很看不起他嗎?小說可能很簡單一句內心獨白說他看不起他。
但電影就要花功夫去營造小動作,其實斷背山這整部電影可以看見很多這種手法,導演很擅長利用微小的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等等,就製造出想要交待的效果來。
但是小說就不一樣了,反正就內心獨白,想交待什麼、想講什麼就直接拋出來。所以就變成小說的敘事方式比較直接簡潔,電影則比較委婉含蓄一點。然後小說裡比較強烈的只有肯尼斯與傑克之間的感情而已,但電影加入了比較多層面的東西,比如說像是男女、親情等等。
對兩邊妻子的感情與家庭生活也交待的比較多,這是引人深思的。小說裡面肯尼斯老婆的戲分沒這麼多,然後傑克老婆的戲分只有電話(笑)。我想,會這麼安排的原因可能是導演想交待兩位主角身處在日常生活時,是什麼樣子,強調他們也是正常人,就和我們一樣吧。
再來就是時間流逝地交待方式的差異,小說是文字,他可以一跳就直接跳十年無所謂(當然,功力強的作者跳和功力弱的作者跳,感覺是兩回事)。但總之作者寫說過了幾年,那讀者就得乖乖接受,嗯,過了幾年。
但電影就不一樣了,你要講過了好幾年,畫面就要有東西出來(通常都是小孩長大啦、人變老等等)。但斷背山這部電影的時間軸比較特別一點,他不是像一般電影那樣,一跳就跳個十幾二十年,他是一兩年、兩三年這樣慢慢過去的,他拍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段人生。
所以一般的方法這邊就不能用,導演要另外想辦法讓觀眾感覺到時間慢慢在流逝。那李安用的還是他拿手的細節呈現,比如說,女兒漸漸長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傑克他老婆的妝越來越濃?(笑)
還有,她的髮型也一直在變?其實拿她的髮型去對照美國60年代之後的流行風潮,有研究的人看就知道那是屬什麼年代。這對一個在台灣長大的人來說,真的是個很細心的地方,這也難怪他拍理性與感性時,英國人是一開始懷疑、後來卻激賞了,真的很用心啊。
此外還有傑克開始留鬍子,不過這算是個小敗筆,因為有假到啦……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除了老起來放的肯尼斯外,其他每個角色都不顯老,導演真該逼傑克吃胖點演出中年發福的,要不然他那個娃娃臉真的是……
話說除了時間慢慢過去以外,也要交待時間究竟過了多少,要不然觀眾只知道說時間過去了,但究竟過了多久反而不確定。大家還記得電影裡有兩場肯尼斯打了兩場架吧?
國慶日看煙火那邊一場,然後出酒吧那邊又一場,這是最明顯感覺得到時間過了很久的地方。第一場,哇!好厲害,輕輕鬆鬆就打贏兩個壯漢。第二場呢?唉呀,連路邊的普通司機都打不過,可見年紀真的是有差的。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女兒變好大(笑),不過這是常用手法,就不多提了。
接下來就是整部片中的情感呈現,小說中的情感是比較淡薄的,有種冷漠的激動。相較之下,電影就比較外放一點,當然,和其他作品比起來還算是比較平和一點的,但和小說比起來就又激動了。
其實在這裡要提個小感覺啦,就是和小說相較之下,電影反而比較感性細緻一點。說真的,安妮普露的小說人看不太出是女性寫的,他非常的中性,蒼涼無奈又冷漠。相較之下,電影的情感就比較細緻一點,雖然委婉,但還是看得到流動,這是和小說最不同的一個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小說和電影不同的分析,電影比較委婉、溫柔、壓抑、恬淡。小說則比較蒼涼、冷漠、無奈一點。然後兩邊的敘事、表達手法也完全不同,這些都在上面講過了,這邊就不動提了。
舊站人氣: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