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翻到這本覺得應該很有趣,實際讀完確實也蠻有趣的沒錯。本作由科普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的歷史故事專欄集結而成(多人合寫,史蒂芬妮.潘恩(Stephanie Pain)主編),收錄大量歷史上不見得有名,但多半很重要的、與科學相關的事件,正好切合我愛看八卦文的興趣。
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中,人類文明的發展應該像一條緩慢平穩上升的道路。不過現實比較像一條九彎十八拐、有時還會倒退,外帶點整人性質的幽森小徑。於是我們會發現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有人企圖在非洲鋪滿太陽能發電廠供應歐洲需求、二戰期間還出現了全自動收音機工廠、人類能確定放射線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是因為當初有一大堆人瘋狂的照X光除毛……
此外史上第一回橡皮艇泛舟測試發生在十八世紀中期,而且當時固特異還沒為此做出生涯重要貢獻,所以用的材料依推測應該是生橡膠……不用說,整段行程可能只有同時作為冒險家的主事者爽而已,其他人大體都挺抓狂的吧?
嘛,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就是部收錄一大堆趣味故事的作品,中文書名取得比較花俏,原文Farmer Buckley’s Exploding Trousers:And Other Odd Events on the Way to Scientific Discovery則平實的多。當然為了吸睛,中文書名這樣取我想是必要的,畢竟我也是因為這樣才被吸引。
雖說本書不乏讓人捧腹大笑的篇章,可絕大多數是會心一笑、甚至有點哀傷(就不提有些是WWW這樣),可能不完全適合只想看滿滿黑色笑料的讀者(那怕不是沒有啦)。但若是想讀些很有意思的歷史故事,那本作非常適合,因為有趣的史實非常多!
比如說二戰期間待在英國空軍生理研究中心的麻醉師帕斯科,為了造出能防止無意識飛行員溺斃於大海中的救生衣,找不到合適測試員的他索性親自上場。透過麻醉讓自己喪失意識,再被扔進影棚裡的造浪池,看看對的那面有沒有成功翻起來。
聽起來蠻驚悚的,但一山還有一山高,他之後為了確認那一種人工呼吸法最派得上用場,所以展開一個每隔兩天就被停止呼吸七、八次的實驗……不愧是以史上唯一在睡夢中可以完成所有實驗聞名的人啊。
還有當一個瑞典化學家陷入離婚後的萬念俱灰狀態時,猜猜他選擇做什麼排遣鬱悶?答案是算數學、算數學、一直算數學,事實上從1894年的耶誕夜開始,他每天花十四個小時算了整整一年。
結束的時候,他建構出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溫暖化的理論,而且數據和今日透過超級電腦推算出來的沒多大差別。不過那時代基本上沒啥人理會這件事,所以這篇論文就這麼冷凍近百年,直到1990年代突然被挖出來,成為那十年間受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論文。
但也不用為哀傷的阿瑞尼斯先生,就這領域遲來的關注太過遺憾。因為他後來靠鹽類溶液導電度的研究拿到了諾貝爾化學奬,並再婚且有了孩子……讀完這篇我只能說,失戀不是世界末日,不過倒可以試著計算看看末日可能會怎麼來,至少比去幹犯法的事情要有建設性多啦。
然後有讀過羅蘭.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的在梅溪邊(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的話,肯定會對書中關於1870年代美國超級大蝗災的情節印象深刻。但小木屋書迷可能不知道的是(好啦只有我不知道),這種當時造成重大損害 的洛磯山蝗蟲在三十年後便絕種了。1903年有人在加拿大草原的河邊看到最後一隻,然後就沒了。
呃,顯然這種時候人類不會太在乎生物多樣性這回事,沒了就沒了。只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過去有過很多假說,只是都沒有確切的證據。昆蟲生態學家克拉伍德很想解開這謎團,但現代已經找不到理想的蝗蟲標本來研究了。
但他還是很想知道怎麼辦?答案是從1968年開始他每到暑假便和學生一起去爬山,希望能在冰河中找到歷史記載過的,當蝗蟲大爆發蟲群大批飛越寒冷山巔時, 照常理可能落下的屍體。找了四年他終於找到了,而且透過挖掘不同時代的冰層,確認了蝗蟲大爆發是北美大陸自古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現象,而非開人類 拓荒改變當地生態造成的後果。
那麼,滅絕又是怎麼回事?他找到了1870 ~ 80年代一位昆蟲學家留下的文章,裡頭透過觀察證實單純的犁田與灌溉,確實有辦法把土中的蝗蟲卵殺死。而且還留下了一份當年蝗蟲「固定繁殖區」的地圖,描 繪出當蝗蟲數量沒有大爆發的時候,就只有那些意外小的根據地有洛磯山蝗蟲在繁衍。
也就是說非蝗災時期,這種蝗蟲的數量與根據地其實非常少。連帶的真相也呼之欲出,過去至少延續了數世紀之久的蝗蟲大爆發周期,之所以在十九世紀末結束的理 由,只要把那張蝗蟲「固定繁殖區」的地圖,拿來和1880年(大多數是因拓荒政策而新開墾的)農地區域的地圖重疊一下……
賓果,曾經讓羅蘭一家人淒慘落魄的洛磯山蝗蟲,就是這麼在該次爆發後的虛弱期(?),溺死在沈默農夫們日常的犁田灌溉當中。洛磯山蝗蟲的滅絕不是基於縝密的害蟲防治計畫,而是單純衰到一個爆炸……呃,真的是天佑美國,經濟昆蟲學史上最輝煌的勝利,根本只是個意外來著啊 ~(洛磯山蝗蟲表示:)
作為小木屋控,這大概是整本書裡最讓我滿足的一篇,原來如此啊原來如此。只是形成這種「長三千公里、寬一百八十公里」的超級蝗災周期的理由究竟為何,又為 什麼不爆發的時候族群數量那麼少,一爆發時卻又長到那麼多,我想如今恐怕已經不可考了吧。這世上有些謎團解開後,只會帶來更多的謎,而且我們手上已經(幾乎?)沒有解謎工具了。
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事,同時也是很棒的一本書。礙於時間限制,實在不可能把讓我雙眼發亮的故事全都寫進來(也沒必要啦),更別提這本真的是每篇都相當有意思、我都想為之碎碎念一番。所以啊,感興趣的話,請別錯過這部作品喔!
舊站人氣:3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