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

世界是肥的

本書副標為「生活型態、廣告以及政策背後的黑暗陰謀」,是營養學曁經濟、流行病等領域專家巴瑞.鮑勃金(Barry Popkin)的作品。雖然中文書名取得蠻聳動的(原文倒沒那麼誇張的感覺),不過原則上這仍是探討全球人類近年變胖速度為何如此之快的作品。


在不少窮國,肥胖已成為比營養不良還要更嚴重的問題,究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作者曾在世界各地做過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因此累積了包括美國、墨西哥、中國、印度等不少地區的生活形態演變,並從中歸納出為何肥胖會蔓延得如此嚴重的理由。


歸納出的三大重點,首先是含糖飲料,現代這種大量消費飲料的習慣,其實是這幾十年才建立起來的,但我們的身體機制根本無法好好處理這種喝進來的卡路里。如 果只喝一點就還好,但我們都知道,還真不少人喝不慣所謂沒味道的水。而且悲劇的是,有時候窮國人口之所以消費如此之多的含糖飲料,其實是因為該地欠缺除此 之外又值得信賴的飲用水來源(同樣價格,人往往會傾向購入含糖飲料而非清水)。


第二是運動量降低,這點大家都知道,我們都回不去那個沒有自來水和洗衣機的時代,路也走得更少了(台灣讓小學生自行回家還不至於危險,但美國變態感覺就比 較多的樣子囧)。工作上的勞力成分降低,生活步調也變得不方便運動了(體育課時數減少,而且課程內容不實在顯然是普世問題)。


第三則是購物形態的改變對飲食習慣所形成的影響,賣場與超市的出現讓人們傾向購入超出需求(甚至根本不必要如零食和飲料)的食品數量,容易入手的冷凍食品 也取代了自製餐點。而當這變化透過國際貿易與全球化,逐步進入世上每個國家時,與前兩點共同交互連結帶來的效應,就是,世界變肥了。


如果變胖沒什麼負面影響也就算了,問題只是出在肥胖是諸多慢性疾病的致病因子,而慢性疾病對公衛系統所帶來的長期性負擔非常驚人。本書作者覺得已開發國家就算了,但諸多開發中國家未來該如何負擔這筆支出卻令人異常擔憂(只不過雜食者的詛咒作者,倒是已經開始狂吼美國再不改善,未來也會付不起這些帳單)。


許多食品業也已經開始對此問題做作反應,比如降低產品的含糖量,推出更健康的商品。問題只是出在若沒能統一這些廠商的步調,就可能會發生其他廠商背道而馳,趁機追求市占率的問題。而且即便做出反應,但食品業往往仍做得不夠,甚至無視科學事實全力防守市場。


當這些食品業以財力贊助相關醫療、研究組織時,問題則變得更嚴重,而且跨入了道德領域。比如作者曾受邀參加國際生命科學學會的會議邀約,但在他表示自己將 堅持糖和其他食品即使卡路里相同,對健康的影響卻截然不同的見解後,立馬失去了邀請機會。由此可以想見,該次會議做出的結論可能會長成什麼樣子。


其實世界是肥的:生活型態、廣告以及政策背後的黑暗陰謀(The World Is Fat: The Fads, Trends, Policies, and Products That Are Fattening The Human Race)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結論,主要都是老生長談,比較有趣之處在於近代飲食習慣簡史,以及作者如何以自己觀察的案例來佐證那一些老生常談。


對比作者自己童年的五零年代,以及當代的家庭生活方式,這之間的變動極之劇烈。雖然五零年代也不能說吃得很健康(纖維質是真的太少了一點)但跟現代美國家 庭的普遍狀態相比,還是健康多了、運動量也是。而且這股變化不只出現在歐美,在開發中國家也是個麻煩甚至更嚴重(因為生活形態變化的時程壓縮得更短,效應 也更劇烈)。


想改變這一切,除了盡可能推擴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外,作者還提出政府該要對垃圾食品徵稅,並推動針對銷售與廣告限制的立法。當然他也承認想訂出公平的規矩並不容易,但只要投入足夠的經費深入研究應該便能得到成果,而且絕對是划算的。


老實說雜食者的詛咒:當一卡路里不是一卡路里,食品工業的黑心糖果屋到了後段,提到關於公共政策該做的種種時,也是抱持著同樣(甚至更激進)的立場。


所以那怕我原先對於政府立法限制相關領域的念頭是非常感冒,覺得已經干涉自由意志。可是讀完這兩本書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許鬆動。旣然該領域的專家有不少已傾向認定,推動相關立法限制是有必要的事,那……是否表示肥胖確實嚴重到非動用法律不可的地步了?


如果五十年前很難想像禁菸令能被大幅度推行,如果在罰五百以前台灣也沒多少摩托族肯戴安全帽的話……會不會五年、十年後,事實證明我覺得不該以法律限制垃圾食品的念頭是錯誤而且落伍的,而那又會是個怎樣的世界?


對相關問題我心中仍沒有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追逐健康的盡頭,是如同日本小說和諧所描述的反烏托邦社會,那我堅決反對。但以現況的嚴重性來說,或許也確實該是有所作為的時候了,至少先從加強思考與教育開始吧。




舊站人氣:4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