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一向自認是個永遠的葷食主義者,但確實也沒能找到為什麼選擇殺動物的道德解釋。即便看過不少說法,但能說服我的……說真的一個也沒有。那這樣的我為何還是繼續吃肉呢?很簡單,就是想吃而已。更別提,吃肉真的需要理由嗎,這可以當作自然現象的一部分嗎?堅持不殺生的理由又是什麼?
這也是我會喜歡接觸素食理念的原因,就某方面而言,或許能夠滿足我的解釋正隱藏在完全相異的觀點裡?也或許那天我真的能讀到一本讓我決心吃素的作品?當然這年頭關於素食的書寫得像傳教的也未免太多,老實說我對這類作品是敬謝不敏的。也因此我必需很高興的說,強納森.薩法蘭.佛耳(Jonathan Safran Foer)的這本吃動物,正是我想看的那種素食理念書。
本書是作者在兒子出生以後,為了思考該如何選擇飲食形式而撰寫的書籍。作者承認他其實相當喜歡肉味,但卻基於道德的理由不願吃葷,只因為他無法忍受必須剝奪一條命只為給自己食用,而他明明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所以不用說吃動物(Eating Animals)原則上仍以提倡素食為主軸,並介紹在現行制度底下食肉所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事實是作者也承認他相當清楚,人類(至少在目前的幾代內)實在不太可能放棄吃肉。
是故他覺得點出問題所在(主要是工廠化農場這種養殖方式帶來的影響),讓一般人選擇少吃、不碰道德與健康上都極具爭議性的產品,至少能讓現況有所改善。我喜歡作者在選擇素食這條路時的思考,從卡夫卡望著水族館裡的魚然後決定吃全素這點,他探討了哲學對素食這件事的探討。
比如旣然要吃肉,為什麼不吃掉每年撲殺的流浪狗呢?(考慮到目前的養殖與屠宰環境,衛生方面倒還真的相去不遠)除非是瀕臨絕種或者對身體有害,不然只吃某 幾種、不吃另幾種,除了純粹的偏心之外,在道德面上很難站得住腳(儘管這又是值得長篇大論的話題,但這邊的重點不是為什麼,而是有何絕對的理由不這麼 做)。
不過哲學部分占據的篇幅實際上不多,本書最主要的批判對象,仍是工廠化農場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根本就是嚴重虐待的養殖與屠宰方式、重大新型流行疾病的溫 床、糞肥、氣味與不當用藥造成的環境污染與全球溫暖化。這是無論吃素與否,都應該儘可能改善、不該再放任下去的問題(也應該正視便宜的肉類才是問題來源這 點,我覺得「少吃」是必要的)。
但除了上述這個絕大多數人都能認同的社會議題,作者同時也拜訪了以人道精神經營的農場與屠宰場(和工廠化農場採用同樣「改良品種」然後有機飼養的業者,在作者分類中與工廠化農場無甚差別)。就普遍立場而言可能看到動物確實有快樂的渡過一段歲月後,便覺得良心已獲得抒解。
但在作者眼中即便這些動物確實擁有過快樂的生活(但還是可能經歷烙印、使用化學藥劑除去牛角等遭遇)在道德面上這仍無法做為剝奪生物性命只為了吃的理由。 更別提現今的科學研究指出,雞牛豬魚等這些常作為食材的生物,其實在痛覺與思考上的感受能力,都比原先以為的還要更加完整、發達(當然這部分其實還有爭 議)。
無論人們如何認定這些動物和人類有著絕對性的不同,也無法反駁這些生物確實在受苦、而且知道自己在受苦。即便傳統文化對此提出了不少解釋,但那些說往往禁不起深入的探究(比如動物比起自由生活,寧可選擇被人類圈養等「神話」概念)。
除去基於環境與生活形式必須吃肉的狀況外,吃葷真的是必要的嗎?至少作者覺得不是,而且他也沒有找到能夠容許自己繼續吃肉又合乎道德的邏輯。同時本書也對 一些提倡肉食的著名作家提出反駁,指責他們問題只討論了一半。不吃工廠化農場的產品當然是對的,但無論是親手屠宰、獵補、還是選擇所謂的「道德肉品」,依 舊歸避了最為關鍵的道德問題:那條命,真的非殺不可嗎?
當然選擇素食也不代表在相關議題上可以獨善其身,相反的仍要努力投入這個社會體系、一同參與扭轉價值觀的戰役(但不可否認之處在於,本書提到的種種以歐美為主,然後說真的,考慮到生活習慣我覺得他們其中大部分應該要去跳……好好規範自己)。
作者認同選擇素食與否,無論如何都是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大哉問,很難說有那邊絕對正確或者錯誤,就只是……每個人內心的道德觀不同(當然,裝死的人其實更多,我想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
他沒打算強硬推銷理念,僅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心路歷程,還有整個撰述過程所收集到的種種觀點、資訊,以及眾多不同視角的心聲分享。讀完本書後我仍舊沒有吃 素的打算,也未曾因此激發出能挺我合理吃葷的想法。但和以前相比,對於這議題我又可以想得更多更深入,考慮到這點閱讀本書便是值得的。
還有我也喜歡作者所書寫的家族故事,特別是有關他那位曾於二戰期間,在歐洲上四處逃難的猶太奶奶,最後就用關於她的敘述來為本心得做結吧。儘管吃素吃葷這問題依舊如此令人頭痛,那怕是純粹選邊站也不容易,但仍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在從前,一個人無論過得如何精彩,也沒法變成故事加以傳述。外婆的故事遠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還要精彩──非比尋常的童年、千鈞一髮的僥倖存活、生命遭逢重大損失、移民生活與更深的失落,還有融入異國文化過程中的悲與喜。
將來有一天我一定要將故事轉述給我的孩子聽。因為家人之間幾乎絕口不提這類過往,也沒人會稱呼外婆為『最棒的廚子』,即使這頭銜對她而言顯然當之無愧。也 許其他的故事更加難以啟齒,也或許那些故事已經過她一番挑選,試圖讓人留下她一輩子辛苦付出、刻苦生活的印象。或者她的倖存都包含在付出之中:
她與食物之間的關係承載了許多與她相關的故事。對她來說,食物不僅只是食物,還是恐懼、尊嚴、感恩、仇恨、喜悅、屈辱、宗教、歷史,當然,也包括愛。彷彿她提供給我們的果實取自家族系譜枯萎的樹枝上。」
然後:
「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在戰爭末期,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許多人身體撐不住,撐不到戰爭結束便一命嗚呼了。我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活下去。有個俄國農夫,老天保佑他,見了我的慘狀,進屋內拿些肉給我吃。」
「他救了妳一命。」
「我沒吃那些肉。」
「妳沒吃?」
「那是豬肉,我不吃豬肉。」
「為什麼?」
「為什麼這麼問?」
「因為不符合猶太教規?」
「當然。」
「就算能因此活命都不吃?」
「如果什麼都不在乎,何以值得挽救。」
我吃豬肉,但我尊重不同的價值觀,然後思考。當然,以當今的環境而言,就算做不到吃素(不計環保,純就殺生觀點來看,那在道德上真比較高尚嗎?或者又是個 價值觀問題?相對主義泥沼?至少「殺動物不行但殺植物比較可以」這說法是說服不了我的)在當今的世界裡,我想少吃而且選擇「好肉」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至 少避大腸癌這樣,糖請更少吃一點)。
舊站人氣:2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