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美味關係:茱莉與茱莉亞

其實台灣出版前就有聽到本作(或該說前身那個部落格)的風聲,後來出版社果然也搭配電影上市了。我當初本打算放在茱莉亞.柴爾德的傳記我在法國的歲月後面讀。可是……對啦,反正就是沒看,而是放到前陣子有空檔才開動。


茱莉是紐約市負責911善後處理單位裡的小秘書,快三十歲了,生活與工作都沒有成就感,賣卵子還被醫生警告最好快點生小孩。瀕臨崩潰的她在丈夫建議下回娘家喘息,卻被母親廚房裡的茱莉亞.柴爾德鉅作「掌握法國廚藝」迷住。某個瘋狂的火花點燃了,縱使生活一片混沌,她仍舊決定要在一年內做完食譜裡的524道菜!


我想會注意這本書的讀者,應該多少都知道作者茱莉.鮑爾是因為在部落格上(儘量)每天更新自己烹飪掌握法國廚藝中的菜餚的過程而出名的。不過美味關係並非直接收錄部落格的內文,而是回憶錄型的作品,以作者在那一年的烹飪經歷為主軸所做的生命記錄。


本作有趣的地方我想正在於茱莉.鮑爾並不是個廚事高手吧(當然也不是白痴)大部分的飲食回憶錄撰寫者要不是身經百戰,不然起碼也是從小在廚房泡大之家學淵 源,動起手來個個乾脆俐落,講起廚經頭頭是道。不過在素人也能出頭天的網路世界裡,不見得要手藝高超,大多時候只要夠有趣就能引人注意了。


我雖然沒看過作者的部落格,但從她在書中毫不諱言自己那髒亂的廚房(其實整個家都很髒)永遠堆滿滿的待洗碗盤、甚至長出一堆蒼蠅寶寶的水槽就可以知道,掩 飾自己的兩光之處從來不在她的計算範圍內。作者非常誠實的交待了生活中種種不堪之處,甚至還交待到令人懷疑是不是有點太多的程度。


連帶那堆血淚控訴級的廚房災難也都慘得很有現實感,該凝結的蛋黃醬或慕絲永遠凝不起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囧)費心的裝飾老變敗筆、會出錯的地方一定會 出錯,還有最慘的:明明很成功但吃起來很惡夢的凝凍(做的時候也……)其他還有諸如活宰龍蝦的精神折磨,洗豬腦更不是人人受得了的事。


以上種種皆為平凡下廚人可能會遇上的麻煩(或者因為有自知之明所以絕不會自找的麻煩)但立誓要做完整本聖經級食譜內容的作者只能抱著「為什麼要做菜,因為食譜在那裡」的精神,咬牙撐完整個「茱莉 / 茱莉亞計劃」。


總之美味關係這本書所描寫的,與其說是做菜的一年;不如說是因為做菜這個目標所發生的種種抓狂事、外帶本來就會發生的抓狂事,再加上些許的幸福、正式做菜 的過程以及「其他」所組成的一年(她的老公真是好到令人感嘆啊,這部分也可以跟茱莉亞.柴爾德的丈夫做對照,兩位都是願意支持妻子決心的人)。


整個茱莉 / 茱莉亞計劃之所以開始的理由就是作者需要一個目標,不是為了排遣寂寞、無聊甚至休閒,而是再沒有稻草可抓就要沈下去了。那是一種希望人生不只是這樣,無論大小至少可以完成什麼、一種對身為人而言幾乎沒有餘裕的迫切心情。


當然因為這個計劃作者得以成名,並獲得比較想要的生活方式,就又是另一回事。反正考慮整件事的起因,延伸而出的內容大部分時候都不算太快樂,肯定也不令人 意外。一定要講的話我覺得美味關係不算能讓人享受的書,畢竟過程中有太多糟糕的狗屁倒灶事,作者生活上的種種焦慮與壓力也滿溢文間,最後也沒說幸福到能令 人補足一切。


另外,或許不是在那個環境下所以無法體會吧,我覺得作者的抓狂容易指數未免已經高到卡通程度,簡直可以邊讀邊想像唐老鴨跳腳的畫面(雖然不會把房子變成那樣的人,恐怕一開始就不在體會者的名單內了,我想)。


再加上不時出現的那些針對食譜內文語句的咆哮,我知道她沒有惡意,那僅是一般人面對悲慘現實(?)時都會有的內心吐槽欲而已,但說真的也難怪茱莉亞.柴爾 德會不喜歡她了。外人無所謂,可身為當事人還是很難輕鬆釋懷吧。縱使兩方都沒有惡意,但寫的人覺得那沒什麼應該都在可以體諒的範圍內,但本人卻不一定能接 受的事向來很多。


只是縱使如此,美味關係仍舊不是無聊的作品。她或許很焦慮、常常在抓狂,卻也是按部就班完成一項不簡單計劃並因此找到希望的故事。而且裡頭的那些烹飪過程不論成功或失敗,讀來仍舊有趣。看著一段段時光隨那一道道法國菜流逝,即使偶爾會皺起眉頭,但更多時候興致還真不低呢。


所以我想自己是喜歡這本書的吧,她的表現不算很棒,文筆也是普普通通,但純論內容我確實看得挺投入的。很難評斷究竟是好或不好,但我不討厭讀這本書的感覺。妳知道這世上有個人花一年的時間做了什麼事,而那些事的過程也讓妳得到了一點樂趣,閱讀有時這樣就很夠了。


最後,巧克力慕絲林這字眼讀來著實恐怖,本書錯漏字與誤植未免也太多了吧?



延伸閱讀:茱莉亞.柴爾德我在法國的歲月




舊站人氣:9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