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

二十世紀的巴黎

之所以想讀本書是因為小時候某回看DISCOVERY頻道時,節目介紹得非常神奇:百多年前的著作竟以驚人準確度預言了未來變化!?那描述著實令我難忘,自然決心有機會絕對找來看,那怕DISCOVERY有時頗愛唬爛也一樣 ~(我就看過他們信誓旦旦地說鹽水蜂炮從沒死過人,騙誰啊!)


本作成書於1863年(推測),以1960年的巴黎為背景,描述作者想像中未來世界的科技與社會變動。故事主角是一名愛好寫作的年輕人,但在已然拋棄藝術與美,只顧追求金錢與科技的時代裡,現實對他而言是如此殘酷……


二十世紀的巴黎作者為裘樂.維勒,不過我想這應該是法文發音吧?今日台灣比較熟悉的譯法則是凡爾納。沒錯,就是環遊世界八十天,海底兩萬里、神秘島、地心之旅等八十多部小說的作者。


我想應該不少人兒時至少都曾看過一本他的作品,對這位作家不會太陌生才對。附帶一提,我最喜歡的凡爾納作品是環遊世界八十天,保證不是因為閃光和烤雞與三大碗白飯的關係喔!(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趣的是,這本二十世紀的巴黎其實並非在裘樂.維勒(凡爾納)生前出版的,甚至當初他想出版時,還被一向友好的出版商拒絕。這本書一直要等到一九八九被他的曾孫從保險箱裡挖出來,才終於在一百多年後重見天日。


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自是作者對未來的想像。有趣的是雖然沒有DISCOVERY頻道當初講得那麼神奇,但命中的地方也已經夠多了,所以這回算唬爛一半好了 ~(爆)當然科幻小說預測準不準並非重點,而且那時代許多思想家與學者其實也都預見了未來世界趨勢的演變,但因為這是我之所以會看這本的動力,所以難免還是很在意。


那隨便估一估的話,二十世紀的巴黎算命(喂)部分中肯與出槌比例大約是二比一。不準的地方不準很大,比如說竟然設定未來的人們以閱讀理工科學術書籍為樂,甚至搶著買,這真是……大學出版社都要喜極而泣了啊!(顯然作者「庸俗化」的方向比較獨特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小地方都與現代差很多,但我也必須承認,大體上作者對未來的推測確實都有命中現實,的確是有在細心觀察社會思潮與科技趨勢(或至少學術著作跟很緊),並進行合理推演才能得到的成果。書中某些極端的社會風氣演變雖未如實出現,但現在已可隱然嗅出其味道。


總體而言本書在這部分的表現超出我預期的優秀,雖然就像大部分的反烏托邦型作品一樣,某些部分難免很誇張或有小洞(特別是凡爾納的風格向來就是走誇張路線),但他所形塑出的世界仍鮮明地活躍在讀者面前,甚至隱喻了之後更遠的將來(壓縮空氣這個設定就無視吧)。


接著,閱讀前我就很好奇為啥本書會無法出版,看介紹照理來說也不差啊?但在實際閱讀後,我就知道理由了,因為白目啊!!!(囧)二十世紀的巴黎裡除了大量的未來描述外,還有不少部分與作者同時代的人物有關。


裘樂.維勒(凡爾納)在本書中藉角色之口審視1860年代的藝術家,用1960年代之人的眼光回頭評論這群人的水準,讚是讚得很好聽,批自然也批得很難聽,然後照那部分的情節,沒被提到的也算隱性侮辱(直接判定消失在歷史中)而這種作法講白了就是以寫小說之名,行品評人物之實。


當然不是不可以,但……但就很容易得罪人。如果不是文壇地位夠高,或市場定位就是讀者想看你罵人,否則這麼幹在旁人眼中真的非常白目,很容易會被覺得,您是那根蔥輪得到你來品評同時代的藝文圈眾名人雅士?(現實是殘酷的,不管當年還是現在都一樣)更何況作者評得也不算多中肯,甚至還有點拍馬屁的味道在(被時代趕過去的論點略過,比如華格納和威爾第可是被大批,女權觀點也是)。


這也難怪出版商不願出,就算超好賣但也會得罪一大票文壇名人,更何況還不一定有那麼好賣,何苦一起下水玩?所以本書要等到一切事過境遷,當事人都已成回憶,作品本身歷史地位壓過文學價值甚至當年的缺點已變趣點時,才得以出版也就不難想像。


那除去上述這些元素,光以小說本身來看,二十世紀的巴黎表現如何?呃,關於這個的話,我的感覺是好像一部寫得很長的短篇小說。基本上這是個旁白不停替讀者導覽未來世界設定,外帶憤世嫉俗的主角一路衰到尾的故事,然後我實在很想把男主角抓來打巴掌。


要說難看的話不會,但要說好看……這故事如果寫成短篇應該會比較好看。但是為了把設定交待完整他還是必需寫成長篇,畢竟本書設定(和白目品評人 物法)才是本體,故事反而比較贈品。當然我承認二十世紀的巴黎中有一些寫得頗棒的情節,某些部分的感覺也不錯,但整體劇情也真的稱不上精彩就是。


總之是閱讀意義大於享受的作品,設定和品評人物的部分讀來蠻有趣的(這 才是重點)而且劇情其實不能說很差,雖非閱讀愉快,但至少不會後悔看完。最後絕對要提一下,本書註解詳細,兩篇序(導讀?)寫得不錯,建議讀完正文後可以一看,那怕平時沒閱讀這部分的習慣也是。




舊站人氣:576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