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描述在60年代末,美國墮胎仍是非法手術時,一位名醫之女凱倫,在波士頓因進行墮胎手術失敗而死亡,接著很快就有位長期進行地下墮胎手術的華裔醫師被補入獄。該名醫師的朋友,同時也是幫手地病理師約翰.貝瑞,為了友人的清白以及自身的安全,決心找出事件的真相來。
以處女作加上成書年代而言,死亡手術室這本小說的完成度確實蠻高的,而且表現也不錯。除了作者一貫不拖泥帶水的暢快節奏外,故事過程精彩、對相關題材也有深入解說與探討,甚至連偷渡議題的本事都比近幾本小說要優秀得多。
雖然還是不免讓人有點主角是在走來走去時,不知不覺間就破了案的感覺。但過程十分爽快、劇情行進節奏緊湊,配合動個不停的情節與線索大量浮現等手法,為故事本身撐起逐夠的張力,更令讀者產生不停向後翻的欲望。
而主角約翰.貝瑞作為一名病理師,可以說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人。先不提那異常豐富的過往經歷(笑)貝瑞不論是與他人應對的手腕還是強大的行動力,全皆令人感到不可小覷。雖然不會打,但做為智慧型偵查者的本領仍舊十分高超,甚或該說是很有能耐。
然後麥可.克萊頓也在處女作中展現出他的龐大野心,先不論本書最大重點──墮胎權,光是其他議題就夠繁雜的了。醫學界中的黑暗與體系鬥爭、醫生的家庭問 題、種族岐視、傳統權力結構、濫用毒品等,再加上(不確定是否已過時的)詳細醫療流程與見解,題材完全是包山包海、想得到的都出來了。
再加上作者巧妙地選擇了就某方面來說非常「傳統」(特別是不成文制度上)的波士頓作為故事背景,使得以上種種議題更有產生放大效果的潛力(當然,我不否認 作者也許只是抓個他自己熟悉的背景來寫)只不過也許是想探討的東西真的太多,所以很多部分都只是帶過而已,到最後就連理論上該是重點的墮胎權,討論都未見 深入。
不過說真的,麥可.克萊頓的作品向來都是這樣,就我看過的經驗,他比較不跟妳來全面探討這回事,而是偏好把議題點出,再來就直接把他自己的竟見塞過來了。 當然考慮到死亡手術室成書時代的背景,輿論可能比較偏向一面倒,相關的討論也尚未沒如今日這般開花結果,所以會選擇如此寫法也能夠理解就是(或該說,那年 代光是討論了這個議題就很夠啦)。
不過說起墮胎啊,在美國向來都是件非常具爭議性的事(或者該說,因為教義問題,所以天主教、基督教國家對這點都蠻爭議的)雖然在1973年Roe v. Wade一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肯定了墮胎的合法化,但這些年來其國內的反墮胎勢力仍然在蠢蠢欲動,更別提不時會出現慘遭極端份子殺害的墮胎醫生了。
加上在小布希補了兩個(應該是)稟持宗教立場的大法官進最高法院後,旋即在2007年四月左右以五比四的微小差距,確認禁止後期墮胎手術。但因為卡到「後 期」到底是指什麼時點,所以現在新的爭議又誕生了(最高法院法官做解釋與決定時,若結論需要其他專業判斷時,多半都會把這部分留白等待專家補完)。
而這也造成原先運作中的那個「前三月絕對自主、三至六月州可限制,最後三月除非危害到母體安全,否則嚴格管制」的判例,在未來出現了翻轉的可能性(畢竟美國大法官幹一輩子的,往後碰上相關議題的可能性仍很大)。
雖然就算是支持墮胎權的人,也很難認同七、八、九,甚至足十月但未分娩的嬰兒也可以是墮胎手術的受體;但若要因此徹底否定此種權利的存在,未免又稍嫌太過 迂腐了些,畢竟與其反墮胎,倒不如好好宣導避孕的方法呀 ~(話說台灣現在拜優生保健法所賜,每年墮掉的胎兒比出生的還多,避孕真該好好教,不想生就乖乖避啊!)
啊咧,離題了,這部分的話題就先打住吧。死亡手術室除了墮胎這議題外,如上所述其他相關的元素還有很多。但就和上面講過的一樣,大多都是沾水沾水帶過而已(此時就要說,這是時代的眼淚)再加上寫得還蠻王道的,所以詳細直接看就行啦。
整個來說我覺得死亡手術室本身有一看的價值,始終麥可.克萊頓在故事的營造與表現上,都有著不錯的水準(危基當前除外,我覺得這本只有雜亂無章可以形容 < - 怨念很深的樣子 <- 顯然我當初活得非常經世濟國嘛)再配合他一貫的知識幫補功能、以及特定議題的探討,在在皆讓本作呈現出水準線上的表現(而且讓人意外的是,本作的時代感並不是非常強烈),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
麥可.克萊頓相關心得
舊站人氣:9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