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1日

四的法則

印象中這本書當初賣得非常好,只不過我會想要弄來看,主要也是因為在某處看見有人稱乎本作為『囧的法則』。逢囧必看有的時候是本人選書的不二法門,那可以被封上『囧的法則』的書,不看好像蠻對不起自己的。


不過我後來還是有陸陸續續的看了不少的正反心得,得來的結論就是,這本書還是別抱任何預設立場去看,效果會比較好。旣然如此那就這樣吧,於是我決定用有史以來最開放寬鬆的立場來讀這本書!


本作故事有關於一本叫尋愛綺夢的文藝復興時期著作,內容艱深冗長難解,對學術界來說始終是個謎。當這部作品成為畢業論文的主題,而該名學生又漸漸解出真相時,學術界與人性的黑暗面馬上悄悄靠近。本作是有關於一本古書,還有四個普林斯頓大學生的青春歲月地故事。


其實讀完就會發現,要是把這本當歷史驚悚小說來看,恐怕馬上就會爆掉 ~(笑)不過若是換個心情,以閱讀青春往事以及學術界黑暗面的角度去看的話,感覺應該會好上不少。也因為這樣,所以其實我還蠻喜歡這本書的。


不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學術的黑暗與偏執,我認為本書都表現得不錯。或至少要說,那種淡淡不過度強烈卻十分深刻的形容,確確實實打中了我的心。說起來我還蠻能理解本作中,那群學者們為了尋愛綺夢背後真相所展現出來的偏執。


或許很封閉,可能非常象牙塔,但學術研究本來就是這麼回事。有時全天下知道某項研究價值的人可能不超過五十個,但對知道的人而言,那絕對是無價的。然後人總是可以為了無價之寶拚上一切,甚至不惜痛下殺手墮入黑暗,那怕外人皆不知道該寶物價值也一樣。


有些學術研究說真的,知道了是又怎樣?答案是不會怎樣,旣不會改變世界,也不太能製造財富。就好像遇見哥德巴赫猜想裡,終其一生致力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教授一樣。對他而言,那就是一切。


可說真的,證明出來是又怎樣?對世人來說那不過是個和八卦新聞等價的消息而已。但那怕如此,對他本人、對數學界來說,這絕對是無價的。學術研究,有時候就 只是這樣而已。或許實用性的確不大,但或許正因為人類老會在意些實用性不大的事,所以才能自稱擁有文明(我始終認為一個國家可以搞出多少『不切實際』的 事,就代表那個國家有多文明)。


再來,對於本書所描述的,為了研究而忽略人際關係這部分,老實說個人是覺得還好。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人還蠻可愛的,雖然細心懂生活情趣的人相處起來很有趣,但執著於自己目標的人感覺也蠻不錯的呀 ~(好吧,其實我也是那種投入什麼時,就會悶頭幹不管人際的傢伙)


不過四的法則真正讓我有感覺的地方,應該是書中那些對於『友情微妙的淡薄掉』的描述吧。老實說我對於友情淡薄掉這件事啊,真的是始終無法釋懷。對於那種 剎時間突然體會到恐怕不會再有以後的感覺,可以說是萬分感同深受。或許友情就是這麼回事,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卻可以預見分手的時刻。


人與人之間的牽繫,其實脆弱的可怕,有時僅僅只是少打了幾通電話,結果就再也無法連絡了。或許想要連繫的對象並非極之重要的人,但當失去交集時,心中總還 是會泛起一絲遺憾。而且讓人氣腦的是,這種事情還經常發生,常見到令人想跳腳,埋怨著自己為什麼老做錯同樣的事。若有一天可以失而復得,那應該會笑得十分 開心吧?


總之這本書完全勾起了我這方面的心情,讓我越讀越感嘆。或許四的法則稱不上是本優秀的歷史驚悚小說,但解謎部分的確還算有趣(那怕都是空談,笑)雖然裡頭沒有夠多的歷史重塑,但角色言談間不時出現的人文幽默還是讓我頗為喜愛。


雖然書中那起兇殺案認真而論實在不怎麼精彩,但對於所謂研究的執著卻劃畫得入木三分。而本作對於友情微妙變化的精細描述、面臨畢業時的茫然、青春末段氛圍的巧妙補捉,都深深地打中我的心坎。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這本書的結局,一個很棒很棒的結局。


總而言之,我以一種十分感性的方式喜歡這本書。

舊站人氣:9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