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

死亡之後.奇想之年

讀這本書時,我總是一直想起電影美夢成真,由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那部。雖然主題是光明向的電影,但每當看見他妻子獨自一人,留在沒有孩子與丈夫的房子裡獨自悲傷時,總不免為她感到難過。而奇想之年的作者,就碰上了類似的事。


瓊.蒂蒂安(Joan Didion)在美國文壇享有盛譽,是著名的小說作家與新聞工作者,但這一切都和本書沒有太大關係。讀奇想之年比較需要知道的是,作者和他的先生結縭四十年,但分離只有一秒鐘;還要知道她愛了三十九年的女兒,卻在突發重病後住院多月,然後過世。


之後,她寫下本書。


在先生突兀的過世後,作者接下來仍得打起精神來照顧自己重病的女兒,在這一年中,她總是不停地奇想著。一開始,她不接受這件事,認為一切其實不是這樣。接 著在她不得不接受後,過往的記憶開始啃食心靈,眼前任何事物都讓她想起過往回憶。不論她再怎麼說服自己要走出陰霾,但她心底還是知道,她很難走出。最後, 時間出手了,可是,她這時反倒不願意眼睜睜讓一切過去,認命放手……


奇想之年是本描述哀慟的書,至少文案上是這麼說的。可哀慟要如何表達?要怎樣才能讓讀者瞭解自己的思緒,還有為什麼?在這方面,瓊.蒂蒂安用她那淡雅且不過度華麗的文字,簡單卻豐富地鋪述心情。


看似沒有明確邏輯的句子,卻完整描述出因悲痛而哀傷紛亂的思緒。透過紙上文字,我彷彿直接見到作者腦海中的翻騰。就和一般人類的思考形式相同,作者的思緒也沒有一定章法,而是隨心所欲四處遊走。只是就和大家都知道的一樣,當心神哀慟時,思緒就只會往灰暗的地方飛去。


這是本很貼近死亡的書,不是等到一切塵埃落地後再行回憶,也不是那種多年後懷想當初的文字,更不是已經沈澱過後的心情。奇想之年是追著意外發生後所寫下的最原始思念。沒有經過時間的淡化,完整地記錄了當下深刻的全部,是來自死亡周遭的第一線記憶。


我認為每個人總難免想過幾次,要是有天身邊重要的人過世了,那自己會怎樣?我當然也這麼想過,最後得出的答案是我將會一點感覺都沒有。不是本人無情或額外堅強,而是我根本無從想像重要的人永遠不再回來,所以也只能暫時假裝自己將沒有感覺。


沒錯,我當然明白我到時一定會很難過很悲傷,可現在的我卻一點都無法確切想像,有天自己要親身經歷這些事時的感覺。大家都知道這些事會發生,但卻很難真正理解到死亡有天是會貼近自己的。理性知道會這樣,感性卻無法想像,直到事情有天真的來到自己身邊。


奇想之年給了我們一個稍微探索的途逕,她毫不濫情,絕非那種每隔幾年就會出來一次、但哭完就忘的生離死別電影。她是更深沈、更源頭的情感,從內心不斷源源湧出的哀慟是如此無法揭止、感染力是如此強烈,讓人無法輕易放下。


在大部分時候,讀這本書不會讓人掉眼涙,但鐵定會讓人感覺到內心微微在起化學作用,那是種難以言喻的心情,或許勉強可稱之為愁悵吧。這是每段人生都無法避免的經驗,摯愛離去,但感情卻不可能跟著逝去。


當下或許以為自己麻木了,但很快的情感旋渦將會到來,直到把人完全吞噬。消失的存在當下將變得更為鮮明,曾經以為自己早以忘記的事物,卻總是從每個無法預料的角落裡跳出擾人。


時間或許可以沖淡一切,但自己真的可以心安嗎?放手了,那死者是不是真的就此消失?我可以就這樣大方的放手嗎?死者會認同嗎?對方也會放手嗎?讀這本書讓我思考了很多東西,個人認為這是本應該要放進書櫃裡永久留存的書,因為她適合一讀再讀。


這不是說奇想之年是那種剛看完,就忍不住想再讀一次的書;而是那種每隔幾年、每到一個新人生階段都可以拿出再讀一次,並產生不同體悟的書。我想現在的我,和往後的我,對本書的感想絕對不會相同。


這是本雋永的書,我相信她可以跨越時間的限制,給予所有人感動。逝者一定會離去,但絕不會消失。時間可以淡化一切,但過往依舊會存在。我已經開始相信,如果有天那該我哀慟的時刻到來,我絕對會打開本書再讀一次。


我想我那時會哭吧,不論是我陪作者;還是作者陪我。

舊站人氣:502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