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

張詠捷:食物戀

之前看見一篇盛讚本作的書評,再加上我向來喜愛閱讀美食散文,所以立刻入手。拿到時先讀了序文,裡頭有句這樣形容作者:幾乎得過台灣所有的攝影獎,現在決定回澎湖陪她阿公過日子。


這句話正式勾起了我對本書的興趣──那怕攝影離在下的防守範圍其實有段距離。本書以四季作分類、食材為章節,用照片與文字書寫澎湖在地的飲食習慣、特殊風俗以及過往歷史,可以說是鄉土文化的記錄,也同時是屬於澎湖的風土誌。


食物戀裡頭所提到的食材都是產自澎湖本地,有些在我看來熟悉又相異(作法不同),卻也有些是異名同義,更有些則是連我爸媽都沒聽過(不過「看」起來還是很好吃的樣子,比如說大蛤包飯,然後還有很多……)。


由於當地的氣候嚴峻,地理位置又較為偏僻,所以就地取得的食材與料理方式自然也較為粗獷而原始。但仔細閱讀作者的描述,卻又會覺得這些看似野性的作法仍透出一絲細緻。當地特殊的飲食習慣蘊藏了在地人與大海搏命的辛酸,以及長年向大自然學習而來的智慧。


對比現代社會所充斥的速食文化與工業線產品,食物戀中那些帶有古風、強調(也只能倚賴)手工的種種菜餚反倒讓人有種生命力十足的感覺,那些一板一眼的講究更令人聯想到日本工匠的執著。或許是很鄉野沒錯,但食物最重要的就是用心,而這點我在食物戀裡看見很多。


本作裡的散文常常是用某段回憶開頭的,從前從前有些什麼事,那時會吃些什麼什麼,就某方面來說也是保存將逝文化的一本書吧。作者描述食物的筆法非常樸實,總是結合著昔日的經驗、習慣與作法。講起食物的味道點到即止篇幅不多,主要重點是放在食物本身的故事上面。


老實說這種寫法正好符合我的胃口,因為用上一大卡車的優美詞彙去形容味道,弄個不好很容易變自爽,美則美矣但內容空洞。比起寫壞的駢文,當然還是我看得懂在寫什麼、而且讀來非常清晰的散文要好得多(當然,讀起來不像人類語言而是電腦程式的那種就另論)。

本書所用的字詞簡單樸實,敘述直接單純,不時加入當地慣用的台語說法與諺語讓人倍感親切。雖然文章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內容所包含的資訊量卻蠻大的,習俗、往事、情感、作法以及澎湖的風與海,在閱讀本作時好像走進當地人的廚房一起圍爐品嚐小小幸福似的,予人無限的溫暖。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地方是,每個章節都會附上重點食材與菜餚的照片(前者彩色照,後者是黑白然後局部上色)。對一本描述在地餐食習慣的作品而言,這真的是非常可親的作法;也讓我這種魚全都是魚,菜全部是菜的都市飼料雞讀者更容易投入並理解(那怕看了照片還是不能達到應用程度,但心情總是比較高興)。


除了上兩種照片外,本書也附了不少特意採黑白處理的當地風俗與景物照。老實說我這個人看照片沒什麼慧根可言,大抵就只能分喜歡不喜歡,或者感動沒感動,除此之外要談論什麼結構或更深入的問題就不行了。食物戀中的照片每張都給我溫柔的感覺,有些更是美到讓人驚豔,看起來的感覺真的很好(好啦,我很聳,麵線那張好讚啊!)


因為很忙,所以我是用每回晚餐飯後如果有空的話,就看個幾篇這樣慢慢讀完的。途中不時會和爸媽討論書中的記載,順便聽一些曲折離奇不輸戲說台灣的鄉野奇譚;比如說極道妻冬瓜救夫(這個好,改日用在附身上),又或者某個拾海難飄流物沒祭拜,換來漫長詛咒的故事等。


總之自己腳下土地充滿了故事的感覺真的很好,我想這也是作者離開台北回到澎湖的原因之一吧?本書文字簡樸真摯、內容記載豐富。我很喜歡裡頭那種將帶著古意的悠悠故事,以不急不徐地口吻娓娓道來的感覺,紙頁間瀰漫了濃濃的懷舊感與深刻而雋永的愛鄉之情。

是本讓我很享受,並使人覺得平靜而溫馨的好書。


(可能是全彩吧?厚度與價錢比有點驚到我,不過仍是一本好書)



舊站人氣:6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