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讀起來很有趣,只是心得有點不知該怎麼寫,所以就比較輕鬆的描述吧。比如看過書中整理,我才知道原來有許多作品其實原始版本已經亡佚,現存版本是後人收集一大堆資料後,用原始的書名再集結起來的,和原始內容的關係可能是沒有關係。
所以這本要探討之前首先就得先搞清楚各部作品的傳承與來歷,當中也有些著作其實是靠其他作品的引用才獲得保存,只能說這種事有時運氣運氣的。漢朝流行的是其實神仙故事,來到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可能想要更多元的題材,才又回頭挖掘古代神話傳說來寫。這種關於創作的時代潮流也很有趣,跟風果然是源遠流長的行為。
論文將這些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神話的志怪小說整理出來並描述其流變,自然神話故事像月中兔早在楚辭便已提及,不過沒有情節可言,晉代的博物誌也只提到月中有兔。更晚的搜神記才出現嫦娥託身於月化為蟾蜍的故事,由此可知這是比較後來才誕生的說法(嫦娥變蟾蜍的故事也不常見,大部分的說法還是寧可讓她維持人形)。
除此之外還有日月出入之所、崑崙山、炎火之山、沃焦(海底火山,龜山島嗎? W)、帝臺之棋、湘夫人、風伯、雨師。記載上有些故事是越後期細節越多,但相對的也可能劇情增量的同時,有些早期記載中存在的情節反而不見了。像河伯馮夷就從溺死成神直接變成強大河神,另外相關故事保留下古代會沈玉璧祭河的儀式描述。
動植物的部分則有吉黃之乘、原始只是單純的變形故事,傳到後來情節越來越八點檔,變成講以桑養蠶傳說的女化蠶。還有傳著傳著顏色和分佈地都不見的巴蛇,有些記載說是大蛇也有些記載說是鳥的肥遺,不同傳說但用的是同一個名字。
山海經描述的比翼鳥,到了博物志名字從蠻蠻變成䖟,原始神話見到就會淹水的兇兆也變成看到吉良,乘之可以壽千歲的吉兆,感覺就是默默和其他傳說合在一起了。話說回來古代真的很多這種搭上去就可以壽千歲的神話,但普通人在那時代活一千歲感覺也很辛苦。咳,我是說再來還有精衛填海、桃林、三株樹與䔄草的傳說,寫出來是為了方便給自己留關鍵字 ~(欸)
當然帝王名人的故事也很重要,女媧的記載以准南子最早,提及她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不管怎麼看就是個遠古救世女英雄
庖犧(伏羲.太皞、太昊)的神話,在准南子時代相當簡單,不過往後從呂氏春秋再到拾遺記就是一路越來越詳細。我記得有些考古成果是女媧和伏羲是夫妻,但從流傳到現代仍然存在的古老神話敘述,其實看不出這個設定,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令人玩味。
神農的部分我笑得蠻開心的,相關故事反而最早的准南子細節最多,而且還強調嘗百草時一日遇七十毒,哇,數字好明確(不曉得是不是那天特別衰)。總之感謝古代人如此拼命吃草,方才為後代子孫累積資料庫。
當然一日遇七十毒這說法可能魏晉人也覺得不夠寫實,所以變成以赭鞭鞭百草,奇幻色彩變得更加濃厚,不過大抵還沒有完全脫離分類記錄的方向……只好猜魏晉時代鄉民採集藥草時,有沒有什麼步驟或方法看起來類似吧?
黃帝的部分也很有趣,講他死後登仙的故事,很明顯混進漢代的神仙思想。另外我很喜歡拾遺記裡的寫法,「薰風至,真人焦,乃厭世於昆臺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昆臺者,鼎湖之極峻處也」,整個很有意境。
這個很有韻味的成仙故事,到了列仙傳的版本,增加龍垂下鬍鬚來接黃帝,一堆臣子也衝上去抓想跟著升天,但最後都抓不牢掉了下來只能望帝悲嘆的情節,該怎麼說呢,跟雞犬升天的故事相比黃帝好小氣 ~(不對 <- 好啦,原始就講了,就是厭世不想再上班決定成仙,當然不想帶部屬走,很可能他們也是壓力源啊)
但如果說列仙傳的版本只是有點鏘,那到博物志開始故事變得很好笑:黃帝登山後臣子左徹削了一個黃帝的木頭雕像拜了七年,眼看怎麼拜大大都不會回來才又再立顓頊當大大,之後左徹也升天了。這讓我忍不住想像是不是某時期發生過權臣奪權,拖了七年權臣過世以後才終於出現新王的事情。
蚩尤、顓琪、共工的故事也都很有趣,但共工的部分准南子天文和博物志都有提及和顓頊爭帝,怒觸不周山折天柱的事。奇怪那我小時候看到的,和祝融打架打輸去自撞不周山的版本是哪來的?(驚)
不過共工記載有趣的點是,准南子自己的記載也會打架。兵略篇是講「顓頊當與共工爭……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原道篇則是講昔共工與高辛爭帝,不過除此之外記載類似。總之看起來共工可能做了類似拆堤防或攔河壩的事?(住口)
鯀我印象深刻的是記載很多,山海經、左傳和國雨,都提到他被堯殺掉,只是山海經提到竊帝之息壤後,被帝命祝融(欸,對,明明沒和共工打架啊)殺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但左傳和國語都是講鯀被堯殺掉後變成黃熊,但沒講為何而殺。到了拾遺記時黃熊卻變成玄魚了,總之也是很妙。
治水對中國古代政權來說,都是維持統治正當性必須極度重視的大事,會出現息壤這樣的幻想神物並不令人意外。鯀究竟是不是因為治水失敗,又或者在政策推行上意見不合被幹掉,只憑這些資訊也不可能證明了。但總之他曾經是個重要人物,重要到被殺這件事留下很多記錄這件事本身,就讓我覺得很有趣。至於重要的點跟他是禹的爸爸有多大的關聯就,我不知道。
當然禹、契、湯、武王也都是古早神話記載在卷的帝王,但這其實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夸父。因為正巧以前就和朋友討論過,夸父追日的神話原型可能是什麼。當時覺得應該要從日到底是指什麼去思考,是想征服或開拓的土地,還是戰爭落敗了被追殺,後人在他死去的地點開拓土地?
這次讀本書時,發現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一段,前面先是夸父追日的神話,但才剛寫他渴死,又馬上接「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所以果然是被追殺嗎?但後來多數神話版本都只記載追日的部分。
只是如果把大荒北經這段考慮進來的話,也許夸父有參與了黃帝和蚩尤間的戰爭,追日的神話其實是戰敗後政治追殺的隱喻。腦補一點搞不好是整個部族南遷,族長一人扛政治責任被處死,但活下來的族人在他死去的地點開拓土地的故事。好啦,超級腦補,我開心嘛。
西王母也是很古老的神話,但山海經的記載比較偏向戴勝,虎齒,豹尾,穴處的異人(實際上可能是穿著野獸毛皮的原始部族女王?)。不過野獸風格的傳說,到了漢武帝內傳時已經變成優雅貴婦人。嫦娥奔月也是一樣,從戰國初年的歸藏只有一句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到後來故事越來越完整外帶變成蟾蜍。
再來則是現代奇幻小說創作者的最愛,遠方異國神話故事之快樂山海經。大人國,一個人在不同版本故事裡越寫越大的故事,不用說小人國就是人越寫越小。感覺就是原始遇到不同種族的人,高一點,矮一點,但寫著寫著覺得不夠看就開始越來越誇張。
除此之外還有,三身國、白民國、黑齒國、羽民國、奇肱民、柔利國、結胸國、無啟民、穿胸國、檐耳國、驩兜國、厭火國、君子國諸夭之野、雕題、三苗國,非常多,我覺得真是顯現出人類鍵盤,咳,我是說毛筆,唔,也許是樹枝(?)旅遊的欲望。
其中最有趣的是犬封國,也就是描述盤瓠的神話。最原始的山海經其實只有一句「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至於犬封國到底是什麼狀況,不知道。然後善心的古人郭璞幫後代子孫熱情註記,這是指有一隻叫盤瓠的狗殺了戒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訓,乃浮之會稽東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為狗,女為美人,是為狗封之國也。
盤瓠的記載則有很多版本,像山海經的河內北經說犬封國即犬戒國,狀似犬。大荒北經提到犬戎世系是黃帝後裔。但到了後漢書故事變成,槃瓠殺犬戎之將吳將軍,搜神記說殺的是戒吳將軍。李緊注則引三國魚豢的魏略,說槃瓠名字的由來是高辛氏有老婦,居王室,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女盛瓠中,覆之以槃,俄傾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
既然版本這麼多,我想可以推測在漢代,盤瓠是非常普遍的傳說。甚至後來還有推論認為盤古和苗、瑤崇奉的盤王,都是由盤瓠故事演變而成。至於其狀如狗這個究竟真的是狗,或者只是對不同人種的蔑稱這個……就要看考不考慮生物學了,當然如果喜歡的是怪力亂神風味,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啦,我好喜歡 ~(欸)
總之整體看下來可以知道志怪小說延續古老神話的風格,篇幅也都相當短,內容大多平鋪直敘而且情節緊湊。寫得好會很有懸念和張力,但寫得不好就,就反正那個樣子。我覺得這篇讀起來最有趣的是不同版本故事的整理與分析,從中看見的變化與衝突都很有意思。
另外看到「昔黃帝時,務成子遊寒山之嶺,得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飛矣。」這句讓我忍不住笑了……
東方古代人:山上有貝殻,故得證蛤仔會飛!
西方早一點的古代人:山上有貝殻,故得證以前有大洪水!
西方晚一點的古代人:山上有貝殻,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傑作!
達爾文:地質現象啦,莎喲啦那師匠 QQ
最後,我很喜歡李維史陀的「神話是人類本身並不知道自己有的想法」這句話。
本書後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兩性社會地位之演進研究」是學者康靜宜的論文,透過史書記載與搜集自少數民族口述神話,分析殘留於這些神話中人類原始的婚姻形態描述,纵推測東方婚姻制度如何隨社會演變的過程,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禮記.禮運篇「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櫓曹。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茄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呂氏春秋.恃君覽中對史前時代生活的描繪是「其民麋鹿獸,少有使長,長者畏壯;有力者賢,暴傲者尊;日夜相殘,無時休息,以盡其類。」
當然呂氏春秋的描述已經有點摻入維持統治制度的思想,不過至少禮記的描述,和現代人對史前時代的想像相當類似,我想也描繪了那個時代仍然存在的古老記憶。在最原始的時代人類是採用群婚制,一群女人和一群男人在一起自由交往。所以准南子記載男女群居雜處而無別,莊子則描述「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當一群男女自由戀愛且不彼此拘束時,小孩是哪個媽媽生的很明確,但爸爸是誰則是個謎。又或者說在最古老的時代,對生物學不瞭解的人們根本沒有爸爸的概念,可能根本不覺得男人在延續種族上有作用。
那仍是圖騰信仰的時代,圖騰可能是器物、動植物或自然現象。人們相信自己的祖先是圖騰,也將圖騰及其象徵之物視為神聖且不可冒犯的存在。女人之所以懷孕也是圖騰力量令使其受孕後帶來的恩惠,於是在這時代女人也因為生育能力獲得尊崇與重視。
這種觀念帶來感生神話,論文盧列三皇五帝的感生神話傳說,我相信這些描述大多數台灣人都聽過,伏羲是媽媽踩到巨人腳印、神農氏是媽媽感應神龍,黃帝是大電繞北斗樞星、少昊和顓頊是流星、堯是赤龍,舜是彩虹,禹是媽媽吞珠等等等,世界各地都存在各式各樣的感生神話傳說。
雖然這些傳說來到東漢時期緯書的版本時,已經摻入正當化國家統治權力的政治盤算,但仍保留其原始面貌也就是初民時代圖騰信仰的精神。那種碰到異相或徵兆後懷胎十四個月只是基本,懷孕三年也不過是馬馬虎虎的極其漫長受孕期,都彰顯出那時代的人還不瞭解生育原理,傾向相信是圖騰降靈於女人使其受孕。
感生神話在那時代也許是種「日常」,女人們回想自己懷孕的理由都是自然甚至超自然現象。外帶懷孕初期其實看不出來,要最後三個月才比較明顯,也有人是從頭到尾都不明顯。所以人們往往都等到非常明顯就是要生小孩了,才開始回推懷孕的時間。
更別提還有這種狀態了:
你是我和爸爸去威尼斯渡蜜月時懷的!
但那個時間好像有點對不上……
老娘說是就是!!!
於是這時期會出現「啊,我一年半前吃了顆神奇的水果,所以才生下小孩」這想想也不奇怪。但提到這個,雖然禹也有媽媽是神女的描述。還留下可能是剖腹生出來的說法,但沒講剖完媽媽有沒有活下來,害我好在意……
本書還提到一個特殊的記載,就是堯是他媽和赤龍生的。但他媽身世更猛,是天帝之女感雷電,血流下來潤在石頭上生出來的……用現代觀點應該堯他媽才是主角吧!?考慮到跟赤龍生的這個比較可能是政治神話,所以值得玩味的可能是為什麼三皇五帝大都是媽媽跟非人類生產的時候,只有堯的媽媽還要另外編一個故事給她?
也許更原始的堯媽媽來頭是閃電加石頭女神,只是故事傳著傳著女方這邊被降格變成孫悟空。當然用圖騰信仰的角度來看,就是媽媽這邊的部族是拜閃電劈過的石頭,後來加入赤龍圖騰部族的勢力(或者是被征服),最後赤龍這股勢力取得權力與話語權,最後才變成這樣。
也有一個說法禹的名字是堯賜的,所以堯舜禹之間的時間也許很短然後重疊很大。這可能是因為堯真的在位超久,也可能堯這名字是整個部族的代稱,然後這個拜石頭女神與赤龍的部族聲望維持了很久,總之我好喜歡神話故事。
當然三皇五帝的感生神話雖然覆上正當化統治的色彩,本質仍保留了初民圖騰信仰的影子這點很有趣。從少數民族對於祖先來源也存在類似感生神話的元素來看,可以從中意識到這確實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進程。不過到了劉邦甚至朱元彰了還在替自己編感生神話,這個除了政治造神外就還是政治造神了。
提到圖騰信仰,廣西彝族有個傳說,描述有個單身漢快被黑熊吃掉,路過的母狐狸幫助單身漢把熊打死。單身漢感激狐狸救命之恩,便與之同居,結為夫妻,狐狸就是彝族的祖先。
看到當下我想著可以把黑熊打死的母狐狸真是不簡單……不過比較有可能的推論,應該是狐狸圖騰族的女獵人經過,宰了正在追小鮮肉的黑熊,然後小鮮肉以身相許,甚至想想搞不好根本沒殺熊,只是把熊趕跑而已。甚至熊也許也不是真的熊,而是黑熊族的人?
獵人:好,熊走啦,你可以安心回家了。
小鮮肉:但熊不知道在哪裡更恐怖,我不敢一個人走!
獵人:好吧,不然你先跟我回村裡去,再來看看怎麼辦好了。
多年過去老鮮肉基於面子問題:那天我看見你們奶奶起手刀落熊頭就掉下來,當場愛上她馬上求婚!!!
在人類社會早期階段,既然生育是女人和圖騰的事,自然會出現生殖與女性崇拜,畢竟一個部族想要強盛自然需要生生不息。這點顯現在人類最古老的神話裡,如同本書收錄的少數民族女神創世神話,祂們往往是以巨大神力變造萬物,而不若男神多半是以身驅化生萬物如盤古(魯迅表示,盤古開闢天地的傳說,已經是文化氣息較重而不見初民本色了)。
即使有男神同樣變造萬物創世的故事,但傳說往往還會同時交待這個創世主的身世、甚至這些男神還有父母妻兒。而不若創世女神那種萬世萬物母親絕對至上的原始存在,這顯示創世女神的神性權威往往高於男神。
除此之外的自然女神神話、部族第一人的始母女神神話、描述品格高尚及殉道精神的英雄女神神話,都顯示初民時代父親概念不太重要,更是在群婚制下知母不知父時代精神的反映。連帶也可以想像在這個時代兩性間的關係肯定更加平等,是的,沒錯,僅是更加平等。
所謂的母權社會中的男性,並未受到如父權社會中女性遭受的厭迫,重點在於繼承權是依循母系傳承(畢竟知母不知父),以及相對平等的兩性關係。而從許多一邊否認父權存在,卻對所謂母權社會充滿被害妄想的男性反應,就可以知道這些人心知肚明自己擁有特權,但該怎麼說呢,移除特權就是迫害對吧。
這段收錄很多有趣的神話,蒙古神話就娘娘騎白馬,騎到濺出火星就把宇宙裡的物質點燃成為大地。維吾爾族是什麼東西都是女神噴出來的。在這些神話之中,我對瑤族的女神創世神話印象特別深刻。
故事提到密洛陀用師傅的雨帽造天,用師傅兩只手和兩只腳做四條柱,頂著天的四個角,用師傅的身體做大柱撐著中間造成了天地。她又造大河、小河、造花草樹木,造魚、蝦和牛馬豬雞鴨……,最後用蜜蜂變出人類。
嗯,所以師傅是什麼?
另外論文其實用了專章探討圖騰神話,可將之分成幾個類型,第一個是始祖由圖騰物所生或所變的神話。是說葫蘆這元素還滿常出現的,我覺得可能是因為能裝水吧。還看到這個,古代台灣北部山區萬大社傳說:
「有周比(CHIBE)鳥棲息於河畔,欲渡河的對岸。時有一烏鴉飛入水中,周比繼之而泳。中途,烏鴉溺斃,周比獨得生渡。然而再欲返回原岸時,已無烏鴉作伴了,周比忽然變形為一男一女,產生子孫,繁殖而成一族。」
一開始想說所以烏鴉是來幹嘛的,看到最後感覺是古代的傑克與蘿絲……
第二種類型是始祖由女子感圖騰物而生的神話,其中又分成接觸動植物或無機物而孕,或者吞食卵或果實而孕。第三種是女子與雄性圖騰物婚配的神話,第四種是男子與雌性圖騰物婚配的神話。
這四種類型看下來可以發現,某方面而言也是人類發現生育原理過程,從一開始的純粹感應生子,然後是接觸。再來則是漁獵、採集時代女人主動或者外出找老公的神話,最後來到男人和雌性動物婚配的時代,則已經是母系社會轉型到父系社會時代的故事了。
圖騰信仰的神話顯現出,隨著時間推移人類漸漸理解,生育與男女性交有關,以及社會形態逐漸改變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婚姻制度也會因應變化而轉型。原始的群婚制時代,可能採取同族群婚,於是論文由此進入神話中的兄妹婚傳說。
書中有一個長且精美的兄妹婚傳說表格,過往提起兄妹婚往往會與滅世或者大洪水連結,但經過整理可以發發現,其實滅世並不是兄妹婚傳說的必要元素。這也說明包含滅世設定的兄妹婚,其實是融合了兩種類型的故事。
這類傳說的存在很可能保留了更加原始時期,不排斥亂倫與血緣婚時代的記憶(當然不管是群婚制還是血緣婚,這邊的「婚」跟後來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但留下這些傳說的時代,肯定已經禁止亂倫與近親血緣婚,所以故事才經常出現對近親結婚感到羞恥、排斥甚至女方因此自殺的情節。
各式各樣的兄妹婚傳說,有有孩子生下來以後不是人類(形)的情節,甚至需要把肉團切成碎肉來重新長出人類。水族(貴族獨山、榕江)甚至指定要把肉砣剁成9999塊,非常的考驗刀工。至於生一塊磨刀石,打碎之後變成人類這個,甚至是從無機物變成生物,就更神奇了(所以為什麼這塊磨刀石會這麼重要呢?)。
先不提本書把台灣原住民神話也都算作中國神話這點異常微妙,讓人不太舒服,不過這邊就專注於傳說內容。像布農族的人類起源,是巨大糞金龜做一個巨大糞球塞進洞窟,不久後長出一男一女來繁衍孩子。讓我不由得聯想,所以一團碎肉生成的人,該不會是從一團碎肉會長蛆聯想出來的吧……
和中國神話都是用生出「奇怪東西」,來隱諱的描述兄妹婚導致遺傳疾病不同。台灣的原住民神話有不少是直接而且明確提及,兄妹婚之後孩子有病或畸型。排灣族一個傳說是第一代很多都有病,第二代比較正常一點,第三代以後才健康正常。另一個傳說則講人是竹子裡的男神和女神生出來的,生了很多代才生出長相和其他代不同的神子,慢慢有了人形,後代也成為普通人類。
阿美族則有兄妹生第一胎是生出兩個怪物,直接丟到河裡。接受月亮教學後生下白石頭,石頭裡出來四個孩子,其中一對男女再成婚然後生出人類來。雅美族則是石頭生出來的人和竹子生出來的人生小孩,長大以後小孩婚配,結果生出來的孩子眼睛是瞎的。又讓孩子和叔伯阿姨婚配,才生下健康的後代。
往演化方向想太飛天,雖然我猜有些描述也許關於不同種族或族群的混血,但無論如何大多數都很明確在描述近親繁殖造成的遺傳疾病。早期小規模的族內血緣婚,也許長遠下來造成嚴重的遺傳疾病。
這種事可能發生在自己族內,也可能發生在附近部族,這樣的現象久而久之讓血緣婚成為禁忌。連帶人類的婚姻制度轉為朝向族外婚與禁血緣婚的方向走,到後來還有更嚴重的禁止族內婚以及禁止同姓婚的習俗。除非遇上政治或戰爭因素,才可能像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那樣又反轉回來。
關於這部分的兄妹婚傳說,除了上述提及的部分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雷公常常登場引發洪水,這顯然是很普遍的傳說元素。土家族(湖南湘西北、湖北)和麼佬族(廣西儸城)還特別歡樂,因為人類被懲罰的理由是想吃雷公肉(所以雷公是什麼,鱷魚嗎?)
傣族則描述創世祖英只派布桑該與雅桑該帶著金葫蘆到地球開創人類,葫蘆中什麼都有就是沒有人,故用泥捏人。男女泥人各叫古里瑪和古瑪列,生了六個子,三男三女又結為夫妻,人類就繁衍起來的傳說。整個就很科幻,但我猜原文大概沒有那麼科幻的氣息。
德昂族(崩龍族,雲南德宏)則描述,茶樹葉化成一百零二個男女,男女各五十一個,茶葉兄妹結成五十一對,並用泥土捏了許多世間生物。後來五十個姊妹被風吹上天,五十個兄弟悲傷死去,僅餘亞愣和達楞兄妹。她們生下兒女,相互婚配,一代接著一代生殖繁衍後代。這一則傳說莫名的讓我感到很悲傷,印象深刻。
當然兄弟妹不算最讓人尷尬的,母子婚的傳說也是有的。雖然那個媽媽黥面兒子就認不得了,覺得是不認識的女人,這傳說也太男了吧?(茶)咳,總之論文有探討為什麼兄妹婚傳說中,對近親結合較反感的多半是女方這件事。作者提及可能是因為女性天生就比較排斥血緣婚。
不過我是覺得除了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要求本來就比較高也更規制外,另一個可能的理由是,這種近親結合的關係中,女方往往是權力關係中比較低的一方,所以更可能是受到強迫而非自願。這種權力不對等卻被強暴生子的真相,在神話傳說裡就以女方格外反感的形式保存下來。
不過既然婚姻制度開始往族外婚與禁血緣婚的方向走,不免就要處理那到底是女嫁男還是男嫁女的問題。在早期母系社會轉型到父系社會的過渡期間,仍然可以看見男人嫁到女方部族去,又或者男人白天留在自己部族,晚上去女方部族睡覺的傳說,同時不用說生出來的孩子也是屬於母系的。
但這種傳統漸漸改變,像是青海循化的撒拉族就這種改變的傳說根本鬼故事:
「最早時候的人們婚嫁是嫁男子,不嫁女子,可是男子生性野,不願在家裡。所以嫁到女方家裡不久,便一個個跑光了,後來老一輩的人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想了個辦法要嫁女子。可又怎樣使她們到了男方家後不再跑掉呢?
於是就在女子出嫁前給她們做了兩只箱子,哄騙她們說,只要一輩子守住這箱子,到老自會有大福可享。從此女子一輩一輩的守住他們放在男方家的箱子,從不離開。慢慢的就形成了出嫁女子的風俗,所以直到今日,女子出嫁還要給她們做上一對箱子作為陪嫁。」
獎賞是假的,被踩是真的,自古以來騙女人的好方法。我自己對這則傳說是這麼思考的,從嫁男人到嫁女人的轉變,其實也是父權誕生,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的轉變,背後真正的理由則是進入農業時代後,社會形態與針對人力資源需求的轉變。所以實際上是形勢比人強,女人沒有不被嫁出去的權力。
這個傳說可能保留下當時為了撫平女人面對這種轉變的恨意與衝突,讓社會重新和諧所使用的話術。反正妳沒得選,但至少可以選騙不騙自己,然後很明顯的當初選擇不騙自己的女人都被直接消音了。於是最後只留下這個對男人有利,顯得女人好像很笨的版本。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算史丹佛大學「棉花糖實驗」的暗黑版本。用現代眼光來看這兩口箱子的故事是一場虛幻騙術,但對遠古那個處境之下的女人,這種許諾或許並非不具說服力,問就是宗教。所以整個問題的重點我會放在,是真的能拿到許諾之物,又或者只是空氣箱?前者值得努力,後者就拜託不要這麼好騙行不行。至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醒一個是一個。
苗族對此的描述則比較具體,描述老夫妻對家中一對兄妹該嫁誰出去很苦惱,媽媽想嫁兒子,爸爸想嫁女兒。後來照傳統把哥哥阿久嫁到舅舅家。可哥哥阿久嫁出去之後一天到晚回家,舅舅受不了就退婚,哥哥不想又被嫁出去,就說妹妹本事小應該嫁妹妹,留著兒子養老。
不爽的妹妹阿波決定和哥哥來比本事,結果哥哥不管引水灌田、犁田、打穀、䀾田坎,因為力氣都比妹妹大。強盜因為收成好要來他家打劫時,也是哥哥打起來比較猛能趕走強盜。好吧,媽媽贏了,於是改把妹妹嫁出去,留下哥哥在家侍候兩個老人,從此,女人就慢慢替男人出嫁了。
這故事突顯出農業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決定了婚姻制度的改變。
當然也有些傳說比較偏向浪漫情愫,像女人因為捨不得男人總想回自己老家,不想待在自己身邊,索性自己和男人一起回他的部族。鄂溫克族的傳說,甚至女人還要經過女神層層考驗才能嫁給男人,由此可知該部族曾經有一個相當強大的母系繼承傳統存在。
不過即使如此,仍然可以看出由母系社會轉型到父系社會的過程,與人類社會脫離男女生產力類似的採集階段,進入定居農耕階段後需要大量人力有關。因為社會經濟型態轉變,權力關係也因此受到顛覆。體能較好的男丁變得比必須生育的女人經濟產能更高,於是社會也就從男嫁女變成女嫁男。
群婚制的規則也隨之改變,開始出現搶奪婚,什麼女人路過遇到大蛇逼生小孩,又或者男人路過遇到熊被逼生小孩的傳說都有。這就更別提仙女洗澡被搶羽衣回不了天上,只好和男人結婚然後生完小孩再回天上的故事。以上種種神話都保留下搶奪婚的面貌。
即使是比較正常的群婚制,也開始有配偶人數縮減的情形,比如根據尚書堯典記載,舜和象,娥皇及女英,四個人也許是對偶婚的伴侶關係,這也是過渡時期的一個婚制。在對偶婚中會有一個主婚者,男或女都有可能。雖然用後來一夫一妻制的觀點來看也很驚人,但相對更早的群婚制又顯得嚴格許多。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當人們確認「生育原理」之後,配合社會形態與繼承制度改變,男人在權力關係中取得優勢後,自然也無法忍受不知其父的現象。自己的財產只想給自己的孩子繼承,減少配偶可以比較明確推知孩子的父親是誰。
擁有權力關係的男人開始制定各種以限制女人為主的社會與婚姻規範,而這一切又與因為懷孕滋事體大,所以對性交普遍比較謹慎的女人天性結合,最終導致對女性強烈的壓迫。男人可以一夫一妻多妾,但女人須要守貞節牌坊,一切全是為了確保孩子血緣的純淨。
這也衍生出棄子神話的存在,以及古代棄長子的傳統。詩經大雅.生民和史記的周末記,都記載了周人先妣姜螈履跡生子後又棄子的傳說。在詩經中僅簡單提及她為了生孩子到某地去祭祀求子,可知此事可能發生在圖騰信仰崇拜的晚期,但生了又丟掉這個卻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史記的細節則豐富許多,姜螈為帝嚳元妃,外出時看見巨人足跡踩上去就生了小孩,但因為覺得不祥就丟掉了。但這樣這樣那樣那樣,很迪士尼風的動物都來幫忙照顧,因為太神奇了媽媽又再撿回來照顧並取名為棄,這孩子後來成為周人的祖先后稷。
照論文的分析這應該是孩子的血緣受到丈夫質疑,讓姜螈不得不捨棄孩子。但也不是真的丟到荒郊野外,而是託請其他信仰不同圖騰的部族(也許是姜螈自己出身的部族)代為照顧。這其實是男方與女方部族的政治鬥爭,最終女方這邊贏了,就又把孩子帶回來照顧。
棄子神話不只這一則,但元素都很類似,母親感孕,孩子來路不明,均是長男然後被拋棄。被丟掉以後都受圖騰動物養育,再回到母親身邊,最後均成為氏族祖先或民族英雄。
我想這可能有一點倖存者偏差,因為一定是最後有成功的才會變成傳說,但其他沒成功的大概丟掉就丟掉了,甚至直接死去。但也由此可以看出棄長子的傳統與神話,和男方那邊因為顧忌血緣並非出於自己的糾結密切相關。
從以上種種以及神話傳說,對婚姻制度描述的演變可以看出,生產與經濟形態的改變,導致男女權力關係以及婚姻制度的改變。隨著文明進程,原本在漁獵採集社會中十分重要的女性,最終被排擠出公共事務領域,被關在家庭裡成為受到嚴厲控管的生育工具,父權社會也就此誕生。
也正因為一切的發展與文明進程與兩性生理特質有關,所以這終究不是輕易一句「比照古代」,或者像跨運宣稱的集體裝瞎否認生理性別存在就能世界大同的問題(何況有些美好的想像烏托邦,也許從來都不存在)。理解古代神話傳說裡保存的人類兩性地位演變過程,對現行社會的幫助是能夠更加理解,當前兩性與婚姻制度的本質與存在意義。
本書分析女人逐漸被鎖進婚姻中的過程,正是兩性變得不平等的理由。不過毀婚廢家派講起來很爽,可這就有點像資本主義一樣,大家都知道有問題,但直接摃掉可能問題更大。特別是當前國家與社會都把很多東西都外包給家庭承擔的狀態下,亂拆一通整個社會安全網大概會蒸發大半。但即使不拆,在單身越來越普遍的現代社會,這無論如何都是必須理解、面對並處理的問題。
又或者更直白的講就是,拆掉了以後,要拿什麼更好的東西代替?(要拆一個東西總要拿個更好的來代替,拿個更爛的來代替反正先拆就對了,撐久了就會有天堂,蛤?)預計要拿來代替的東西要怎麼維持,錢與資源要從哪裡來,又或者應當如何的逐步調整與改變?拆解與分析傳統制度的內涵,可以幫助分析什麼是直接丟掉也無所謂,什麼需要更有智慧的調整與尋找解法。
兩篇論文看下來都和我期待的一樣,資料與分析都很有意思,閱讀時還能分享作者的思考與觀點,感覺幫助很多,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