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旅行麵包店:與人連結、與食材相遇,鬆綁人生、低溫熟成的生活哲學

書名剛開始讓我以為是開麵包車巡迴日本,又或者到處旅行尋找好吃麵包店之類的故事,不過其實是創業的心路歷程。作者塚本久美原本是一般上班族,後來下定決心成為麵包師傅,修業結束之後更自行開店。店的名字叫ヒヨリブロート(HIYORI BROT),經營方式十分特別,是每個月依「月亮圓缺」來跑行程表。


二十天做麵包販售,剩下十天四處旅行認識農家、接觸食材生產過程,並受邀至日本各地開快閃麵包店。字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愜意,但實際運作起來仍然相當忙碌,感覺是很充實的生活方式。


塚本久美在書中自述,她從小便對手作與職人精神充滿興趣,即使沒有認真投入特定領域,仍然憧憬著那樣的工作。看見她在大學求職時,因為看了日本馬桶公司的廣告和出版品熱血沸騰。結果在參加人力資源公司面試時,大講特講「日本馬桶技術有多麼高明」,讓我忍不住一直笑。


可該怎麼說呢,即使這樣還是錄取,除了作者講的很大器之外,我覺得也是因為能從中感受到這是個有熱情的人吧。全書讀完後我對作者的印象,是興趣廣泛而且非常容易燒起來的性格。她最初之所以愛上研究麵包,是因為她的好友、後來也開了麵包店的粕谷香代子,在大學時期有空老拉作者四處展開麵包之旅。


研究久了她自己也產生興趣,從這個很好吃欸,慢慢變成想知道該怎麼做好吃的麵包。又因為發現自己四處吃到的有愛麵包,正好都出自日本知名麵包師志賀勝榮主導的店家,決心拜入門下。想想她竟然能以初學者身分,得到進入志賀勝榮店中工作的機會,大概當年面試時推銷馬桶的熱情也在這裡產生了影響。


每次看這類書時我都很感慨,人可以心滿意足投注時間的事物真的各式各樣。我可以想像作者每接觸到一個食材,就思考起如何巧妙處理並應用在麵包上的愉悅,但還是很難想像每天從早到晚不斷烤麵包的生活。不過顯然作者可以,還做得非常愉悅。


這讓她可以一邊擔任公司正職一邊兼職學做麵包,三年後更因為負責的轉職情報誌休刊,下定決心成為全職麵包師傅。那當然很辛苦(實際上一開始都被勸別辭正職),早上四點起床,什麼都不會但至少會打掃,那就全力全開的打掃。


不過作者回憶雖然修業時期相當辛苦,卻是很有價值的辛苦。儘管薪水只有原本三分之一又是勞力工作,但志賀勝榮創立了不錯的工作與伙食制度。員工餐不只要可以吃飽,蔬菜和蛋白質的份量也得足夠,營養絕對要均衡又充足才能保持所有人身體健康。


連帶新手得負責煮員工餐這個雖然不容易,卻可以從中學到掌握、設計與分配食材的訣竅。同時制度上還十分鼓勵大家「偷吃」,因為只有清楚明白食材的原味,才能藉此在內心建立味覺資料庫,思索如何做出美味的麵包。


志賀師傅也十分注意職場的工作氣氛,要求嚴格卻又很有彈性,容許員工臨時去休息和放鬆一段時間。工作時也可以自由聊天,以免現場變成僵硬高壓的環境。同時工作並非制式的流水線,而是不斷讓每個人輪調工作崗位,讓員工可以熟悉製作麵包的整體流程。


總個來說就是如果是去學習的話,可以在相對健康的環境裡學到很多東西。我喜歡作者描述那段如何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累積經驗成為麵包王、咳,我是說變得擅長烘焙麵包的過程。


作者回憶志賀勝榮只要摸一下麵團,就能從觸感知道烤出來會是什麼樣子。水量、整型過程、麵粉與食材的選擇,放進烤箱的時間,以及該用什麼溫度烤多久,這些都要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乍看之下樸實無華,卻充滿了巨量的知識。


更有意思的是成為麵包王(?)的過程在我想像中,大概會有無數失敗品的誔生(好吧,那是搶救貧窮大作戰)。不過作者稟持修業時代的精神,老娘不練習,每次做麵包的目標都是一次成功。這一方面展現出對食材的尊重,一方面也是不希望浪費任何一個麵包。


這個理念有時會讓做出的麵包不算「完美」,即使如此作者依然認同這些麵包作為商品的價值。因為那是優秀食材與優秀技術的結合,有時運氣會很好,但也會有不好的時候。如果追求絕對完美,這種麵包就不適合做為商品。但該怎麼說呢,我覺得作者的經營手法其實也有濃厚的賣人設味道在,總之這就是她的人設。


一期一會,有些好吃的麵包可能只做這麼一次,而有時會收到新奇但不那麼完美的麵包,這就是生活。當然不見得有辦法每次都大成功,比如想拿含有分解糖分酵素的西瓜做麵包難度還是太高,雖然有預期難以成形,但發酵了一晚麵團變成沾醬還是傻眼。硬著頭皮當磅蛋糕烤,最後還是變成沈甸甸的黏黏難吃麵包(這個我想就不可能拿出來賣了W)。


有趣的是照書裡描述,志賀勝榮之所以開發出低溫發酵法,是因為當初那家店裡只有他一個會烤麵包(爆)根本沒有人力能像其他店那樣,進行傳統的二次發酵、整型然後烘焙。為此只能每天在下班前和好麵糰,透過長時間的低溫發酵,隔天上班時再加以整型然後就直接烘焙了。


原本是不得不然的克難手段,最終卻因此開發出超級美味的低溫發酵法。也有那麼點倖存者偏差的感覺在啦,不過仍然讓我覺得很勵志。儘管凡事都該要適可而止,但有時在比較緊繃的環境比起哭鬧不公,磨練本事才能為自己真正累積些什麼(但絕對也要注意別繃過頭斷裂)。


作者當初有想去德國麵包店打工渡假,但後來因為工作的店裡人手不足,最後一路拖過年齡限制。即使如此她還是很拚的,直接殺到心儀的德國麵包店爭取工作機會,讓我覺得真的是很有膽量。


那些經驗也非常有趣,德國知名麵包店,麵粉一次進貨一千五百公斤的規模,讓人真心體會到那真的是主食。另外比起滾軸式製粉機可能會因為高熱,導致麵粉失去風味不同。使用速度較慢、溫度也較低的石臼製粉,能帶來更更多的風味與營養,也能避免蛋白質遇熱變性或想保留的菌種死亡。


同時石臼磨出的粉要隨小麥特性與天氣決定粗細,加多少水,如何處理配料又是很深的學問。然後因為是採用無農藥農作物,所以磨粉房自然會出現一大堆小蟲子,多到要動用吸塵器。該怎麼說呢,這又是另一種關於「乾淨」截然不同的想像,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然後為了避免蟲子產卵附著,每周都會仔細大掃除一次。


當然麵包師傅無論如何都不是容易的工作,大師級是一回事,但一般麵包師的話,就像上面講的,薪水少、工時長又辛苦,如果有家庭要養更會變得非常非常吃力。有不少優秀的麵包師最終基於人生規劃不得不轉行,從這角度來看我覺得作者很有生意頭腦,也成功找到自己的賣點。


或許是因為在一般企業工作過,哪怕剛起步學做麵包時,作者也怨嘆過自己比其他同仁慢好多。但在大公司凡事計算成本與利潤的習慣,對她創業產生極大幫助(更直接的是,也有已經自己出來創業的前同事,馬上可以幫她計算開業的相關成本)。


很多麵包師創業常會出現不善宣傳或訂價太低導致賠本,不過作者是打一開始就定好經營策略。「因為很有愛」而做是撐不了多久了,做生意只有愛不行,得要找到可靠的經濟模式。


她也確實找到既符合自己喜歡新鮮事物的個性,同時又能確保損益平衡的經營模式。也就是不設店面而是以相對高的價格,宅配販售以高級農產品製成的極速冷凍麵包。既然衡量之後決定製作高價位麵包,那再來想的就是該如何行銷才能讓商品以這樣的價格賣出去。


看到剛開始客源都來自她還在公司工作時的人脈(這其中自然包括當初勸她別離職的朋友),就忍不住覺得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都認真做該做的事,總是有其意義的,因為妳不會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這些小小陰德值。也正是因為修業期間,她從一開始的打掃就沒有馬虎過,所以也累積許多珍貴人脈。


比如她最後會在丹波落腳創業,就是因為籌備期間被另一位著名麵包師日高晃作臨時召喚到自己剛開的店救火。她因此認識更多在地人,忽然就得到臨時住處、倉庫、大型冰箱與儲水槽,最後就變成現在大家知道的這個,以丹波在地農產品製作的產地直送麵包了。


旅行麵包店:與人連結、與食材相遇,鬆綁人生、低溫熟成的生活哲學(月を見てパンを焼く:丹波の山奥に5年先まで予約の取れないパン屋が生まれた理由)書不厚,內容樸素,不過仍比我預期的有趣很多。應該是因為我就很喜歡看回憶錄與創業故事吧(其實也附了一些食譜,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看看就好,更別提畢竟是文青商業麵包,那種混N種麵粉的手法太高級啦)。


本書在日本出版於2018年,在當時已經因為記者報導火紅,所以下訂之後得要等上五年才拿得到麵包。重點是下訂同時就要刷卡,讓我有點擔心作者不考慮通貨膨脹沒問題嗎?還好現在網路很方便,查了一下正好看見作者在2023年2月發的前一年度報稅心得談。雖然確實被諸多外在因素夾殺,但看起來撐得住,真是太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