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

United Arrows選品店天王:紅遍全球的秘密

當初看書名還以為是講經營選品店的竅門分享,就算不是竅門至少也會談經營細節,所以很興奮的買了。結果實際內容和我原本想像得不太一樣,雖然讀來也是頗有收獲,但想讀的選品店經營談看來是沒有著落了。


作者栗野宏文是從服飾業界基層做起的老手,後來成為日本知名連鎖選品店United Arrows草創初期的董事、銷售部長兼採購負責人,雖然現在已經退居幕後擔任顧問,但時不時也會親上一線維持自己對銷售現場的感覺。正如他同事評價的,你真的很喜歡賣東西呢。


除了喜歡賣東西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得出作者也真的很喜歡漂亮的東西。實際上之所以會踏入這一行,也是因為對所謂時尚、文化與生活情趣懷抱憧憬。在1953年這個戰後初期出生的他,父母都是外交官,但和現在的刻版印象不同,那時代的日本公務員都過得苦哈哈的,根本稱不上富裕。


但懂事開始便隨父母住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他,感受到的是文化古都的瑰麗,也因此後來回到日本一瞬間感受到產生極大的落差。但也和現在不同,那時代的歸國子女是會被排擠的,所以作者默默的隱藏自己這個特殊屬性,想辦法披著普通人的皮活下去。


上了國中以後父母再度被派駐海外,哥哥也前往國外留學,家裡只剩他一個留在日本。但很有意思的是我想作者家庭教育肯定很不錯,因為他非但沒有放飛自我,反而謹守父母親的告誡:做什麼都可以,但要自己負責。而他聽著這句話,很理所當然的走在常識人的路上。


同時間負責來照顧他的婆婆也形成很好的身教,作為那時代終生未婚的女人,她靠自己養活自己,沒有錢但也不自卑,擁有很多充滿文化氣息的友人,每天都過著多彩、充實又快樂的生活。


我對作者很認真的描述因為看著婆婆的生活方式,讓他下定決心以後也要成為這樣活著的人蠻感動的。得知在那時代的日本也有這樣自得其樂渡過一生的女子,感覺還蠻療癒的。


作者高中時期日本學運正發展得如火如荼,他也理所當然的和同學一起熱情參與。不過畢竟只是高中生,能做的也很有限,但整本書看下來可以意識到,作者一輩子都是偏左的常識自由派。他渴望日本國民可以更深入思考政治,就如同他在書裡也不斷強調,希望消費者可以更深刻的思索購買衣服這件事。


雖然原先沒打算念大學而是直接就業,找了裁縫公司打算當學徒,只是該怎麼說呢,那實在太苦了,所以幹了幾個月後還是去念大學,有選擇權真好 ~(爆)當然出了大學以後總得投入社會,有意思的是他當時第一喜歡的是音樂第二才是衣服,所以首選其實是去唱片行工作。


最終之所以沒這樣選是因為覺得,要是把最喜歡的事變成工作,那痛苦的時候就沒地方可以逃了,於是才決定投入第二喜歡的服飾業。該怎麼說呢,雖然日本的實體唱片行有點加拉巴哥化的至今還算興旺,但就時代潮流來看,投入服飾業確實是更好的選擇。但這與其說是真知灼見,倒不如說是運氣使然吧。


老實說我原本真的很期待作者會在書裡寫些更實戰性的選品店經營策略,但寫的往往都是非常原則的東西。現在想想我期待的方向也有那麼點商業機密的味道,難怪實際上不能寫太明。


不過還是有些蠻有意思的內容,比如我很喜歡作者不斷強調的,賣東西就要賣你自己也會想買的東西,而不是賣你覺得人家會喜歡的東西。這讓我想到加菲貓的作者吉姆.戴維斯也講過,笑點就是要自己真的覺得很好笑,而不是覺得這個好像很好笑。


用極度限縮的角度來看,就是至少可以賣給和自己口味相近的人,而不是潛在的客人等於不存在的客人,最後什麼都賣不出去。當然我想這麼說是因為作者作為那種老派紳士,講話很含蓄,同樣的話講得直白一點就是請尊重顧客,不要把客人當白痴,感覺得出來的好嗎?(我有時會驚訝某些快時尚怎能找來那麼多醜陋布料與愚蠢的設計)


當然要讓自己也會想買的東西變成暢銷品,基本功終究是最重要的,要深入的感受、研究市場變化。不斷注意時尚圈子的最新潮流,磨銳自己對時代氛圍與社會變化的感受,時時刻刻都要想著,所以現在的社會大眾需要的是什麼?就像搶先推出迷你裙或長裙然後大紅的設計師一樣,抓到時代改變的契機,就能靠商品帶動潮流然後越飛越高。


(比如平均氣溫變化這個一年一年無感,但五年十年的尺度下去比對,就知道推秋裝的日期得往後延。說到這個我想到之前和日系服飾店的店員聊過,她也很苦惱日本公司老拿日本的季節套在台灣,結果天氣還熱得要死的時候就開始送長袖新品過來)


另一個作者親身體驗過的,就是大概在1988年到1992年之間,日本相當流行壞掉的亞曼尼,之所以說壞掉,是因為真正的亞曼尼西裝雖然也使用寬版墊肩、柔軟剪裁與寬鬆褲子,但顏色穩重而且剪裁良好,不會給人邋遢的感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那時代的日本ACG作品流行肩膀極度寬大的畫風,這其實是對當時流行西裝的反映)。


可日本泡沫時代庸俗品味模仿的結果,就變成刻版印象裡那種袖子和下擺都過長又顏色俗爛的大墊肩西裝。作者當時所屬的公司在義大利發現改良英式西裝的合身剪裁風格,引進日本的結果成功契合了消費者的需求:時代已經轉變了,人們現在想要看起來更有品味與氣質啦。


不過頂尖設計師的作品是藝術沒錯,但就整體時尚產業而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商業性。無論如何東西都要賣得出去才有意義,如果賣不出去的話,就得思考究竟哪邊出了錯,想辦法迎合市場需求。


作者沒有點名但講得很不客氣,提到有很多設計師與服飾品牌都會替自己銷售不佳找藉口,什麼顧客不識貨、太超越時代、生意都被網路搶走等等。但實際上只是自己的商品打不中人心,理由可能是無聊又或者太過飛天。如果不檢討自己而是檢討客人,那倒閉也是理所當然的(據作者表示這樣的設計師日本很多,品牌的話,美國特別被點名很多品牌設計和店頭都很無聊)。


當然相較於以往整個時尚產業總追逐著西方頂尖設計大師的作品,作者也不諱言,他覺得現代已經迎來多元化,也就是市場極度分眾的現象。主流的存在將來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風格與族群會讓產業呈現多極狀態。


講白了就是只要抓到夠多的小眾就能活下去,而每個小眾也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爆紅的大流行。不過無論如何每個方向都想追,最後也只會變成四不像,該做的反而只有堅定本心,持續觀察社會、文化、潮流之後,推出自己真正喜歡並相信其價值的商品。


不過比起小眾分流,對零售業而言更尷尬的是消費主義社會,終究會在經濟衰退、環境惡化的疫情時代迎來新的價值觀。我想人類大概還是會不停的買東西,但可能會變成斷捨離實體物質,轉向購買經驗與夢想吧?


就服飾業界來說這也有點尷尬,當然不得不面對整個產業對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也知道永續經營將成為未來潮流(儘管現階段我怎麼看都覺得多半是號稱啦,披個永續經營的皮東西貴人家三倍,但也沒有真的永續到哪裡去,時不時還作弊 W)。


但靠這吃飯、同時也希望能提升店員社會地位的產業高層,絕不可能乾脆的說為了環境請大家不要買了,衣服不重要。連帶本書也因此時常顯得有那麼點微妙,一邊描述未來是永續與共用經濟的時代,一邊強調打扮與選擇服飾可以是一種禮節、生活態度與尋找自我的方法,所以絕對有其必要。


這兩種說法總歸存在衝突,而且作者期盼的平衡實際上從環保角度來看,大概還是買得有點多。不過期待本書能為人類當前的困境提出解答,也未免太過沈重同時沒必要。而且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比如作者就提出了他建議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的心法,比起設計、版型與品牌,他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顏色。


他不覺得坊間那種OO類型就適合OO色的教學法有用,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有些事就是得捏著錢包含淚多方嘗試。先從穿什麼衣服有人稱讚、自己覺得很好開看開始,建立適合自己的顏色表單。確立顏色之後再開始多方嘗試不同的設計、剪裁與配件,最後慢慢搭配出適合自己的衣櫥建立風格。


作者也承認他對那種很誇張的時尚眼鏡之類的東西根本搭不來,既然如那也不用勉強,選擇自己喜歡也穿得好看的東西就可以了。雖然一不小心就淨買灰色或大地色的衣服,但那又怎樣?出現在眾人面前時看起來有禮得體且有風格才是最重要的(連帶他也抱怨,希望日本男人不要再把黑色西裝當萬用裝備穿去婚禮,因為這實際上很失禮)。


我也很喜歡他談二十世紀男性時尚先行者,義大利設計師尼諾.切如帝(Nino Cerruti)的穿衣風格,超越時代價值(傳統思維)卻又絕不保守,反而充滿遊戲人間的精神。就經典和象徵性的設計,遵守禮節卻不被框架局限,因為知道分寸,才能夠體現自由。


這樣的描述實在太過動人,也因此可以深切理解作者為何一再強調要認真面對、慎選衣服的原因,因為這也是等於重視自己存在於世界的意義。所以消費者持續用錢包肯定好店家有其必要,重點是不要亂買一通,帶一堆品質和設計都十分差勁的衣服回家,而是謹慎的買好東西。


整本看下來可以意識到作者是一位常識自由派,至今依然不否認自己曾參與過的學運,國際主義、博愛精神,希望民主能更蓬勃的在日本發展。當然不可能對每件事的想法都一樣,但是大方向合拍的價值觀。該怎麼說呢,務實與理想並非零和關係,去看平衡得很好的人是怎麼想的我覺得也很重要。


同時本書還有大量篇幅用在作者喜歡的設計師與當前的時尚產業上,這方面我雖然感興趣但並不熟悉,所以對我也很有引路的效果。畢竟是價值觀相近的人,所以從他欣賞並推崇的不同世代設計師清單開始探討近代時尚,感覺會是不錯的路標(也是看這本我才意識到自己也蠻喜歡民俗風的,只不過在此之上還有適不適合的問題,但純欣賞就沒有問題了)。


同時畢竟是在業界,自然也會提及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狀況,粗製濫造的快時尚是一個。擴張得過於巨大的LVMH集團,是否正在讓時尚產業變成一灘死水也是疑問。特別是現在的設計師與品牌已經很難靠只靠實力出頭,沒有大集團在後面行銷與用力自我經營便很難出頭。


但問題是那些設計究竟是真的厲害,又或者只是標新立異……作者不點名他沒興趣的設計師,但顯然是暗示只有噱頭的設計越來越多了。不過即使如此仍然有些很好的新設計師,書裡介紹了很多位,連帶也對非洲設計師展現出的新風格非常推崇。


有意思的是作者也提到,中國和韓國在他看來,至今都沒有走出自己的設計之路。前者他推測是因為文革破壞了中國人與自己文化傳統的聯繫,後者他有點白目的推測是不是因為曾被日本殖民的關係,所以雖然韓風很流行但沒有原創性在裡面(不過倒是肯認韓國電影走得相當不錯,台灣整個被跳過又是另一種上場都無法的悲哀啦)。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些微妙的點,比如說作者覺得像川久保鈴、山本耀司與三宅一生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級的大設計師,跟他們的作品打破了西方框架展現出獨特、帶有解構性質的魅力有關。而作者私心覺得這股魅力,有部分源自日本傳統服飾和西方服飾那種極度強調性暗示的本質截然不同。


當然不是說和服完全沒有性感元素,但相較於西方服飾那成分很低很低的。老實說我跟日本文化不算很熟,所以這論點我也不知該如何看待,只好先記起來以後再想。但同時作者也不斷強調跟西方相比日本沒有階級社會,好東西即使是平民只要有錢就能買到,所以日本沒有西方概念的「奢侈品」。


但該怎麼說呢,我覺得用錢建立起來的身分差異依然是差異。不過再想想,也許這跟作者自認是草食男一樣,或許他心中對所謂階級社會的定義與想像,也和我所認知的不太一樣吧?同時更殘酷的一點在於,作者可能沒有意識到,他所處的階級與地位,很可能讓他不會遇上因為身分被拒絕的經驗,連帶也就覺得日本沒有階級問題了。


不過還是有些觀察很有趣,比如作者覺得日本真正的好東西,往往是魔鬼出在細節裡的生活用品。同時日本製造商真的就是把,做出物超所值的商品當作自己的驕傲。這個是日本文化中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也是許多日本商品的CP值會如此令人驚豔的理由。


United Arrows選品店天王: 紅遍全球的秘密(Fashion=Culture×Businessモード後の世界)實際上根本沒有選品店的經營策略之類的說明,而是一個人在時尚業裡的多年省思與經驗談。同時它也不是很有體系的作品,所以有時看起來會散散的。但如果不要執著於台版書名帶來的錯誤期待,那讀來也頗有收獲,推薦給感覺自己會合拍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