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返校(2019)

大概是今年最具話題性的國片,熊維尼,咳,我是說不管是作為熱門國產電玩的改編電影、故事背景取材自台灣白色恐怖時代恐怖片,還是國內一線商業大作,返校在臺灣電影史上無疑已經有著自己的定位,也令人無比好奇想一睹為快。


故事發生在颱風夜裡的學校,少女方芮欣從荒廢教室中醒來並遇上學弟魏仲廷,兩人試圖弄清自己為何會半夜待在學校裡又找不到出口,周遭還出現各種詭譎現象,並出現染血鬼魂與恐怖怪物。可儘管一切如此瘋狂,但少女與少年仍將發現,真正恐怖的其實是包括自己在內的人心陰暗面,還有以守護國安為名的制度性暴力……


老實說在看這部電影前我的心情有點複雜,雖然打從電玩上市開始本作就好評如潮,但說真的我骨子裡還是擔心自己會因為期待過高而毀了觀影經驗。會出現這種情緒不用說,當然是因為我骨子裡就不相信電影真的可以拍得很棒(這很失禮我承認),不管在社群網站上看見多少正評都無法動搖我的擔憂。


結果某方面來說我是抱著期待過低的心情進戲院,不過看完之後倒是覺得自己心理準備做得還不錯。那怕之前見過原作粉絲抱怨電影不夠重現原作,但說真的作為純粹的電影觀眾,我私心覺得返校這部電影還是太像電玩,所以我還嫌它不夠粉碎原作。


以下有透。


本片將故事結構切成三塊,透過資訊與記憶落差與時間軸跳躍,來包裝一則威權體制下的政治事件,以及夾藏在其中的愛情悲劇與對體制無可奈何的投降。剛開始方芮欣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幽靈明顯對她懷有敵意,但她對此只感到恐懼與一頭霧水。


然後觀眾知道魏仲廷和幾名同學參加了老師辦的禁書讀書會,他們很單純在看書,但也知道看的東西不受政府接受。要是東窗事發事情會很嚴重,實際上已經有其他老師被抓走了。


更重要的是打開場觀眾便已經察覺到,這個讀書會後來不但消息走漏,而且參加者顯然下場淒慘。但究竟是怎麼被發現的,整個過程有人背叛了嗎?有的話又是誰?如果不是成員背叛,那消息又是怎麼走漏出去的?


我要承認在返校還只是電玩時,我已經從社群網站上偶然的閒聊隱約察覺到,故事中主要的告發者是方芮欣。不過我知道的也只到這裡,關於她的動機我並不清楚,就更別提她明明是罪魁禍首,為何又對那位電影前半段只有背景的受害者張老師顯得如此依戀執著?


於是當電影像剝洋葱般一層又一層的揭露真相,最終告訴觀眾這個十多歲少女的父親當時被憲兵帶走了。為了救回父親她相信白教官的哄騙,相信不過是讀幾本書不會那麼嚴重。加上因誤會吃醋以為喜歡的張老師愛著另一位老師,最終在壓力與嫉意夾擊之下交出證物,引來無情又血腥的國家暴力。


而她是怎麼拿到證物的呢?原來是基於一個不幸的偶然,她和學弟魏仲庭在走廊上相撞,然後禁書就這麼飛出書包。那當下她很靈敏的當沒這回事,可能往後事情需要時,方芮欣便找上魏仲庭借書。而她或許有察覺也可能沒有察覺的是,魏仲庭暗戀她,這也是他稍加掙扎後把書交給她的理由,更害得所有讀書會成員全被帶進警總拷問。


其實白色恐怖常常有這樣的事,有心要辦就可以辦很大,但爽的話再大的事都可以當沒那回事。儘管不知道為什麼(大概遊戲裡講得比較清楚),但在返校中這件案子顯然被刻意辦大。所有的讀書會成員在漫長的嚴刑逼供中都閉口不言,最終要不被虐死就是遭處死刑,不知是幸與不幸,魏仲庭撐到了最後。


觀眾其實無法得知他是否有聽到調查人員表示他已是最後一人的討論,但至少「主謀」張老師要他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才有未來,才能保留火苗。於是魏仲庭屈服了,他決定招供,要他講什麼都可以,只要讓他繼續活下去……


最終魏仲庭活過白色恐怖時期、整個戒嚴時代然後一路到現在,見證過國家暴力,也見證了因為國家暴力而註定以悲劇收結的純純愛戀。事隔多年他終於有勇氣返校,完成張老師當年的託付,願孤魂已受救贖獲得安息……雖然我們實在不知道,在轉型正義這台車開得顛顛簸簸的現在,受害者究竟能否安息。


我覺得返校電影把方苪欣的這條線處理得最好,她的心路歷程與情節轉折都有一定張力,看到結尾時也能純粹的感動觀眾:無論對威權體制底下的白色恐怖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認識。


因為這故事關於一段高壓社會底下不成熟的愛情故事,當觀眾隨著角色在翠華中學上下奔逃,被幽靈與怪物責難及追補,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關卡、想起一段又一段的記憶,最終慢慢走回原點,感受到其實最初那一切都是很純潔、很美好、很單純的時候,就只是喜歡一個人、喜歡一首詩的時候,眼淚真的會在不知不覺間湧出。


有時人想追求的東西很簡單,但人所構築出的世界卻非常殘酷。因為種種大人的理由,這段感情因為人性的弱點導致醜陋的舉發與連坐,最後滾出一個染滿鮮血的骯髒雪球。這種訴諸本能感性的故事只要講得不過不失總有其力道,更別提本片在這方面表現又比不過不失更好。


但除此之外的部分呢?呃,就尷尬了,三段式結構與非線性時序其實很適合這種懸疑性電玩改編作。可惜返校這部電影之所以選用這樣的方式,看起來並不是因為故事格局恢宏,感覺更像是為了保留支線並重現原作名場面。


為了達到一個都不能少、咳,我是說盡可能重現原作劇情,電影保留了諸多支線片段並讓電影結構切成三段。結果整部片看下來總給人拖沓重複的感覺,講故事的方式太過零碎且要素重覆,加上馬馬虎虎的演技,在在削弱了故事本身的張力。


更糟的是返校原作刻意模糊歷史背景、著重在普世認知的極權與威權體制的共通性恐怖。但花上三四個小時透過重重關卡(我實際上並不確定是否有成功)營造出的歷史氛圍,在僅僅102分鐘的電影中卻只是個蒼白背景。


同時主打學校有鬼式的恐怖片風格,也讓本來即刻意模糊背景的故事看起來更加抽離歷史,彷彿一切只發生在某個瘋狂扭曲的世界裡。而在電玩中可能和美術風格搭調並很有效果的怪物與部分恐怖畫面,在電影中卻顯得廉價又令人出戲。其實電影畫面大多時候不錯,可每當怪物正面跳出來時,看起來……真的挺沒有說服力的。

我只能說沒錢有沒錢的玩法,如何利用分鏡與實體特效掩飾3D水準的薄弱,要仰賴的正是導演與相關工作人員的巧思與技術,但可惜台灣電影界在這方面無疑還需要更多的思索與嚐試。至於演員演技和口條問題就,嗯,老問題就不講了,期待再進步。


再來忍不住想提的是,返校上映以來我看過很多沈痛的場內觀察,指出部分觀眾就算看完本片也沒能對白色恐怖進行省思。但說真的就我自己看完這片的感覺,如果不是本來即對台灣這段過去夠熟甚至玩過原作,以電影表現要讓本來就歷史不好(炸)的觀眾受到衝擊或者省思……也得電影的演出真有這效果才行啊。


返校影射了基隆中學事件(人物部分則似乎有取材自台大哲學社事件),但電影並沒有針對這點發揮,反而只講了個愛情細節很清楚但社會背景極度模糊的故事。雖說原作電玩以追求普世認同為理由決定模糊背景,而電影也援用這一作法,可我覺得直接把歷史端出來反而最能敲打到陌生人的心。特別是當片長只有102分鐘的時候,加強劇本與真實歷史的連結或許不算笨主意吧。


當然就是要含糊處理的決定我也尊重,可當劇本同時又想盡可能保留原作風味時,被切得很零碎的敘事結構,雖然有好好表現出方芮欣與張老師的純愛值與悲慘度,卻也讓關注焦點微妙地從政治迫害與制度性暴力上滑開。國家暴力在本片只是個佈景板,最終進到觀眾心中的是還是比較偏向個人的問題與罪孽。


由於缺乏更多的前因後果與背景說明,方芮欣這條線看到最後感動歸感動,卻也讓大多數的罪惡都集中在一念之差鑄成大錯的她身上。白教官與其背後所代表的一切成了強大卻非常虛幻的敵人,最後觀眾感受到的也只是某種未能直指核心的精神勝利,沒能籍機帶出對國家體制性暴力更深入的刻劃與控訴。


理論上這部分在魏仲庭這條線是可以處理的,但僅僅102分鐘的電影,光要繞來繞去講好方芮欣這條線,劇組可能就費盡全力了,結果就是關於魏同學這邊簡直處理得左支右絀。在這邊國家暴力的形象依舊蒼白虛幻,我們只看到很壞的憲兵與很一般(喂)的刑求過程。


觀眾依舊無法看到更全面的刻劃與控訴,除非感性努力大爆發,否則也很難將這份不公不義與真實歷史的沈重加以連結。更糟的是在拷問之下,受害者不得不同流合污這種非常經典的道德難題,也因為其他成員已先行全數罹難、張老師本人又直接表明烈士到我就好孩子你要活下去,於是無論劇內劇外魏仲庭的道德問題全被緩解,喪失掉大半的思辨可能性。


儘管對幾十年前的台灣有基本認知的觀眾,會知道那些背景設定與控訴是意指何事,但實際上劇中那些直接、粗暴、強硬的指控,卻讓本片對歷史的省思僅停留於表面。除了快速喚醒既得利益者自衛機制的效果很好外,缺乏更深一層的控訴與省思。


是的,國家暴力很可惡、受害者很可憐,這些我們都知道了(或換個不知是忘記了還是不願想起來的、部分觀眾帶有敵意的角度:這電影不會太偏頗了嗎?),但要如何在本來沒有概念的觀眾心中建立應有的認識、對歷史、對極權與威權所造成的悲劇有更多感觸呢?


很遺憾,那怕已經用那麼誇張的手段與場景虐殺了一堆人,但返校在這方面的力道,卻仍遠遠不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僅僅驚鴻一瞥的坐冰椅。要如何用虛構作品帶出歷史的深度與重量?有時你就是得比歷史本身更歷史。


很遺憾返校沒能做到這點,也或許是沒打算做到這點,只想拍出一部不錯的電玩改編電影而已。當然跟台灣電影史上的高標作品(而且台灣電影史上的高標是真的很高標)相比,返校真的只是電玩改編電影而己,對純粹商業恐怖片要求太高沒有必要;但如果要引用同樣邏輯的話,可能對觀眾水準的要求也不能太高吧。


終歸來說問題或許是,如果今天台灣關於白色恐怖的好電影已經很多,那觀眾大概也不會期望返校能做到那麼好。但很遺憾我們沒有,所以總是期望任何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電影,都能呈現出歷史的重量並帶給觀眾深刻省思。我想這正是台灣當前轉型正義的尷尬處境,我們期待該發生的事,遠超過現實已經發生的。


當然另一個問題也在於,我們總是可以期待有潛力的作品能表現得更好,而返校只要敢大刀䦚斧的粉碎原作濃縮重點,未嚐不可能既成為一部精彩的商業恐怖片的同時,又能在藝術上達到更高的位置。


由於可能性很明顯擺在那裡,感覺格外遺憾。


不過碎念了那麼多,就像我上頭已經稍微提到過的,儘管優缺點都很明顯,不過整體而言我絕對肯認本片有佳作水準。更別提在當今的政治局勢與商業模式下,返校在各方面都是一次勇敢嚐試,光是敢拍而且真的拍出不錯的作品就值得鼓勵。別的不提,光整個劇組都是冒著被中國永遠封殺的心理準備在參與本片時,就已令人看見這群人脊椎支撐能力的強大。


同時間我也會想,儘管我覺得本片的劇本結構太散情節太拖沓,同時就歷史的刻畫與省思也過過薄弱,不過這確實是一部有把故事講好的電影,看到最後時觀眾確實會為角色的境遇感到悲憤及哀傷。


除此之外,如同我已在各處反覆提過多次的,我們總是定期需要芭樂,因為總有人是第一次吃到芭樂而且為此震撼。那怕終歸來說我覺得返校最大的問題可能正在於不夠芭樂也說不定,但能否渡化終究要看緣分,渡化一個算一個。剩下的嘛,起碼返校的娛樂性有在及格之上,光這樣就對得起入場看戲的觀眾了。


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真好。



4 則留言:

  1. 其實電玩本身在白色恐怖上面也沒直接描寫太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是這樣啊,因為我看很多電玩心得都特別強調,本來還以為有不少描寫 ORZ

      刪除
  2. 我印象中也是這樣,電玩本身在背景的描寫就是糢糊處理的,魏同學的部分也沒有講得非常清楚。我覺得這和電玩本身調性有關,放出線索交由玩家解讀,一切都不是直接「說」出來的,而電影改編的前半也沿用了這一塊,但電影不能統統丟給觀眾解讀,所以才有了後半的解答過程

    回覆刪除
  3. 原來是這樣,那麼電影劇本的撰寫難度這下比我原本想像的要再高上不少。

    但如果原作的開放空間其實也比較大的話,那某些情節的處理方式好像就更可惜了,其實可以更勇敢的觸及更多爭議與歷史才對 XD 不過整體來說也算是挺安全的了,是可以接受的處理方式。

    回覆刪除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