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

你瘋了: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


每當遇見有精神疾患困擾的人時,我常會陷入不知該說什麼的窘境中。一方面讀過些許資訊,明白有些對應方式容易形成反效果(比如正面鼓勵之於憂鬱症患者),但有時候滿腔善意真的很容易化為鼓勵浪潮在內心翻攪,除此之外根本不知該說什麼,於是這下可窘了。或許這是使用同理心的好時機沒錯,但我又該說什麼,我懂?等一下明明就不懂呀!


被打槍就算了,要是造成反效果的話怎麼辦?到後來我連加油都不敢講,只能空泛地表示些不著邊際的詞語,同時默默希望自己不要本著關心卻反倒製造負擔。老實說這類經驗離快樂有段距離(雖然其實我很希望能幫助對方),也因此當我發現這本堪稱「精神問題簡易指南」的作品時,立刻覺得好像有光照在這本書上面。



作者曼弗烈‧呂茲(Manfred Lütz)是位專業精神科醫生,本作正是他為了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非專業領域的社會大眾提供精神疾患簡易說明的作品。書不厚,但內容廣泛之餘也相當紮 實。作者行文幽默、總酸得恰到好處又帶著深厚的人文素養,不時探討所謂的精神疾患與現代社會間的互動與微妙關係,並提供不少言之有物的省思。


然後這本書的描寫方式也真的很德國人思維的感覺,總之別的不提先來定義再說。先把其實「沒有問題的問題行為」劃出去,包括:正常的瘋狂(比如希特勒,他真 的沒病,但卻幹出了很恐怖的事,事實是大多數幹出恐怖的事的人,都是正常人)、過度的正常(以至於無法容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正常的愚蠢(蠢得驚人但真 的就正常,電視上很多)、以及愚蠢的正常(為了追求「正常」反倒幹出蠢事)。


也因此作者不斷反覆在書中強調,問題其實在於正常人。現代人創造了一個人人必須追求「幸福」的社會,偏偏那幸福的定義如此制式、狹隘且無聊,導致無法適應 這種規則的人跌出了邊緣。這樣的社會也容易污名化精神疾患者,很多時候這些人的「不同」其實是有趣的,問題只是那實在難以見容於正常人(並令人聯想起高夫 曼的經典社會學著作: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


也是在這種現況下,作者提到精神病學上的「診斷」是怎麼回事。很多時候關於精神疾病,比起找出實際的「原因」,能否提供「改善」才是更重要的事。畢竟就算 知道實際發病的因由,但沒能讓病狀減輕,實際上對患者一點幫助都沒有,那不是精神醫師該追求的方向(當然學術上有其意義啦我想)。


比起讓患者「回復正常」,變得能夠適應生活才是更重要的。這並不代表要扭曲患者的本質來配合社會體制,甚至作者在整本書裡反覆強調,特殊與獨特性是人類值 得珍惜的本質,問題只是出在當這樣的「不同」已經形成患者及其周遭人士的困擾甚至痛苦時,提供患者學會採取不同的思考角度與應對方式來「適應」的機會便有 其必要。


個人當然可以對自己的困擾甘之如飴,不過身邊的人可沒那個義務平白無故的受到傷害吧……這之間的界限如何拿捏,便著眼於精神醫生與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與經驗,並小心別踏進「醫學將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的陷阱。


什麼樣的人需要治療,而又該以什麼方式提供治療?作者簡單介紹了目前常用的各種療法。不同療法之間的對戰已是過去(除了少數把某種療法當作意識形態守護的 人例外),事實是當前的醫界大多是以混合施用的方式來診療。比如那種療法對那種病症特別有效、那幾種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等等。


同時作者也破除了不少迷思,比如抗精神疾病藥物的社會形象雖然糟到不行,但現今製藥技術已進步不少,雖然無法完全排除濫用的可能性(事實上也不可能,這不只在精神科這樣而已),但在某些狀況中,藥物確實可以成為很大、甚至唯一的助力。此外洗腦:操控心智的邪惡科學一書中,令人聞之色變的電痙攣療法,現在的技術也進步很多(或該說不再被濫用囧),確實對症下電真的能令病患好轉許多。


而在討論完所有前提問題後,本書便開始介紹常見的精神疾病,簡述其症狀與治療方式。包括失智症、成癮症、精神分裂症、憂鬱症與躁症、解離症、厭食、過食、暴食症(說到這個,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厭食症的致死率高到百分之二十)、強迫症、病態人格等等。


讀完這部分總算讓我對精神疾病有了通盤的基礎認識,同時也算約略知曉了對應方式(又或者說,地雷在那裡 <- 是說突然發現其實地雷沒那麼多,讓我心情輕鬆不少),真的學了很多。


對我來說你瘋了: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Irre! - Wir behandeln die Falschen: Unser Problem sind die Normalen)是那種一般人最好都儘可能找來讀的作品,這主要是因為我相信這部分的知識應該要變成常識,只要是有能力閱讀的人都該或多或少懂一點。


一方面是對精神疾患有更多瞭解以後,便不會再產生各種互相傷害的誤解,同時我們也能以更開放的心來看待患者,並深刻省思目前的社會體制。只是說來哀傷,作 者在書尾提到,閱讀本書的「我們」真的算正常人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會買書的人已經是少數,還會看書而沒把它送人的人,就真的不正常了」……呃, 那個,大家要多看書啊!(大哭跑走)


(話說我對那種「最好不要送書,因為不見得合人家口味」的意見向來無言,普通人日常負擔得起的禮品,有什麼是百分百一定合對方口味的嗎?為什麼書就要被另 當別論?禮物對我來說就是利用不確定來創造新鮮與幸福感的存在,其中旣蘊含了心意同時也兼具風險,這才是送禮的醍醐味,不然乾脆包紅包就好了,送禮卷搞不 好人家還覺得去那間店買東西不划算咧! <- 好吧,大離題)



舊站人氣:5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