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蘇聯的最後一天

冷戰的存在至今仍深深影響世界局勢與眾人生活,也因此蘇聯的瓦解之迅速及和平(儘管後續問題重重而且並非沒有戰火),至今仍令人震驚。年幼的我對地圖上原屬蘇聯的部分為何卻不斷更動名稱標示感到困惑,卻也因為尚無法理解世界局勢所以並未認真探究,如今回想起來……雖然那一切發生在離台灣很遙遠的土地,不過這就是所謂的活在歷史當中吧。


蘇聯的最後一天作者為資深記者康納.歐克勒瑞(Conor O’Clery),曾長年派駐蘇聯,而且妻子正是當地人。本書以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號,那個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的日子為經,交織過往六年間他與其繼任者葉爾欽,如何進行你來我往的政治鬥爭為緯;敘述了蘇聯如何被裂解而後消失的過程。



要談到蘇聯的瓦解,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是最為關鍵的兩號人物,也是透過本書我才第一次知道,這兩個幾乎被歷史永遠綁在一起的人其實是同齡。戈巴契夫的官運比較好,在那個老一輩蘇聯大咖已經死得差不多的情況下,成功坐上總書記的位置,並以清新形象風靡世人。


但談到要如何處理早已病入膏肓的蘇聯體制與社會問題,根本就是史詩篇幅的鬼故事。眼見現況已瀕臨爆炸的臨界點,體認到不能不改變的戈巴契夫,決心推動蘇聯 政治體制的改革,期盼能為嚴重的民生問題帶來改善。於是在戈巴契夫任內,蘇聯人民在各方面的自由程度大幅提升,甚至後來還舉辦了堪稱公正的選舉。


也是基於改革(所謂「重建」)的打算,他選了有著「推土機」這種特質與聲望的葉爾欽來負責管理莫斯科市。結果事實證明葉爾欽真的是台推土機,在發現眼下所有麻煩皆盤根錯節問題重重後,他簡直有如脫韁野馬似的瘋狂向前一路推上了戈巴契夫頭頂。


這下自然引來當頭老大不滿,在那個戈巴契夫依舊握有大權的時點,葉爾欽被狠狠羞辱一番然後去職。只是和葉爾欽發現自己推不動共產黨結構所形成的問題一樣,戈巴契夫對國內的民生問題也幾乎無能為力。


在排隊排半天也可能根本買不到東西,甚至一開始就沒東西可買的情狀下,民怨衝天而且都直衝戈巴契夫而來,沒辦法他就是蘇聯的頂頭老大哥,不罵他罵誰啊?於是在一個政治上逐漸開放,民生問題卻沒啥改善的社會裡,反抗勢力開始堀起。


被迫下野的葉爾欽也抓到這股潮流,開始走向砲打中央路線,後來甚至乾脆退黨改走捍衛民主與民族主義路線,並在競選中合法選上了俄羅斯總統一職。於是一個無能又扛著極權主義招牌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和敢衝敢撞自抒民族救星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間的對抗局勢逐漸形成。


(也由此可知那時蘇聯社會已經開放到什麼地步,另外政治改革的結果,理所當然的削弱共產黨控制社會的能力。東尼賈德也在戰後歐洲六十年系列心得中提過,彼時的蘇聯已經在長年有系統有組織的嚴密鉗制下,大抵消滅了能養出足夠行動力的地下組織的機會。所以要不是戈巴契夫自行毀了這套系統,那蘇聯不管再爛都很難倒台,因為層層嚴密的共黨組織所形成的統治系統,就是牢固到這種程度)


這時蘇聯人民的民意根本是大洪水,使得不太能接受他人意見、執政方向又反覆搖擺不定的戈巴契夫根本擋不住。那怕他在國外超受歡迎,但外國人又沒投票權,在國外受歡迎有個屁用(好吧,對他自己後來賺錢很有用。另外,相對的,此刻葉爾欽看起來根本變成蘇聯人民的摩西這樣)。


那些年,兩人如此這般明著暗著互耍小動作對抗了一陣子,不過天秤已開始傾斜,獲得壓倒性民意支持的葉爾欽伙同其他聯盟國領袖,開始利用行政命令對這個曾經 的帝國鯨吞蠶食。當共產黨內的反改革強硬派眼看苗頭不對,決心比照蘇聯一貫傳統搞個武裝政變,把戈巴契夫軟禁在黑海別墅然後調動軍力準備武裝鎮壓的同時, 也等於親手種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現在回顧整場八月政變的內容,根本是場活生生的大笑話。一不敢威逼戈巴契夫,二沒神經到放葉爾欽趴趴走(等知道根本該直接抓起來時已經來不及了,民眾已經 衝過去要捍衛那位站在坦克上嗆聲的英雄了),三是低估資訊自由的影響力,在那個一堆人偷接CNN新聞的年代裡,共產黨已無力阻止人民知的權力,也沒辦法掩 飾整場政變越來越失敗的真相。


老實說,一場連軍人都調不太動的武裝政變從開始就注定是悲劇。那竟然可以把政變搞成鬧劇,也由此可知蘇聯真的是大勢已去。不用說解除軟禁重新回到克里姆林 宮的戈巴契夫,接下來根本只能受葉爾欽(與他所有的「好朋友」)任意宰割。再之後,便是蘇聯被更進一步的爭奪權利者一點一點拆光的過程,一面倒的狀態使得 戈巴契夫根本無能為力。


蘇聯的最後一天以相當詳實的方式記錄了那幾年間曾經發生的大事,也描寫了兩名彼此溝通不良的領導人,最終如何影響蘇聯及其解體後的走向。戈巴契夫與葉爾欽由於性格差異以及爭奪權利的野心,雙方關係水火不容,互相幹了許多狠事。


戈巴契夫的助理格奧爾基.沙赫納札羅夫對兩人互動所下的註解,我覺得是對相關問題相當傳神的形容:「戈巴契夫的性格當中缺乏謙虛,葉爾欽則缺乏氣度」。如 果這兩人當初可以打開心防好好合作,俄國後來的發展應該會好得多。但實際發生過的是……一方憑藉民意把對方鬥到爆掉,實際掌權之後自己也被民意幹譙到不 行,只好藉由重度酗酒來排解壓力。


(另外,話說裂解蘇聯大家通通都獨立OHYA時葉爾欽超爽,但一談到克里米亞以及其他「外國的俄羅斯城市」就眼神死,特別是戈巴契夫直接問他那克里米亞怎 麼辦的時候。也因為太難搞最後真的就裝死了,然後這問題一路留到去年,華.麗.大.爆.炸。另外看本書有種感覺,俄羅斯還真當烏克蘭是自家後花園欸……)


不過整段過程最致命之處始終在於,這兩人處理蘇聯民生、經濟問題的能力都十分令人遺憾。戈巴契夫聽不進別人建議,本身立場又搖擺不定,這導致他掌權時的改革虛弱無力。


至於葉爾欽,他真的就是個衝組,但號召前共產黨同志拆蘇聯可以用衝的,經濟也用衝的結果就是通膨率也用四位數衝給你看。處理國有企業與財產用衝的,變成亂賣然後搞出一大堆寡頭經濟和貪污腐敗(不用說已經「被下台」的戈巴契夫照三餐酸他這樣)。


只是雖說對於民生這兩人都是跳海組,但在那個時代的浪潮上,這兩人仍是發光發亮的。沒有戈巴契夫,在那個共產黨已實質掌握絕對權力的蘇聯裡,不能指望任何 地下革命勢力引領人民。但相信某種更高價值的戈巴契夫決心進行政治改革,並給了人民更多的自由。也正因為他相信某種更高的價值,所以進行大規模血腥鎮壓始 終不在他的選項裡。


如果他有心的話,或許即便在最終的日子裡,繼續維持政權的機會也有個五五波。但戈巴契夫放棄了這個絕對會將蘇聯導向內戰的選項,也因此我認同書裡某段評 價。縱使戈巴契夫有他自己的問題(而且嚴重到讓人相當不耐煩想甩他巴掌的程度,超煩的啦),但倘若當初是葉爾欽成為總書記,就不會有什麼改革了 ~(考慮到他換位子以後跟著換腦袋的驚人程度)


本書以很直接的方式切入這場歷史事件,焦點也主要放置在戈巴契夫與葉爾欽兩人的互動與其政治處境上,所以對許多其他事件的始末都只有提及而未詳細說明、也 缺乏整體大格局的觀點。因此感覺上本書比較適合對蘇聯歷史已有基礎認知的讀者,雖說就算一片空白應該還是會有某種程度上的娛樂性,但我個人還是會建議先打 個底再讀會更能進入狀況。


另外可能是為了講求精確詳實,所以作者對細節的敘述有時甚至給人瑣碎的感覺,不過這類型的問題只要習慣以後都能馬上適應,所以重點還是心情問題,不要選在煩心的時候看 ~(爆)


對我來說在讀完戰後歐洲六十年之後,再來看這樣專注在單一主題上並深入書寫的作品,感覺非常的棒。除了得知以往許多不知道的歷史細節外,也看見了不少當時共黨領袖的生活與運作方式。對我來說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事,這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蘇聯的最後一天(Moscow, December 25 1991: The Last Day of the Soviet Union)是寫得相當用心嚴謹的作品,如果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話很值得一讀,書中對那段日子的氛圍補捉得相當傳神。最後,本書譯者在蘇聯剛解體那段時間 在莫斯科住了七年,所以下了許多十分精闢的譯註。而且重點是竟然把原書註解也全都翻譯了,簡直是壯舉啊,肯定要提一下的!!!


P.S. 講個本書提及但對蘇聯解體沒有直接影響的事,我很在意很想講。那就是蘇聯最後一天的交接過程中,戈巴契夫把高機密的檔案交給了葉爾欽。裡頭有各式各樣的歷史真相,包括波蘭的卡廷慘案。


在這之前蘇聯官方認證一切都德國人的錯,雖說不管是波蘭人、德國人甚至俄國人自己(還有全世界),都曾懷疑根本就是蘇聯幹的吧,但沒證據也沒辦法確定。在 這天之前葉爾欽也不知道真相,直到他從眼前那位蘇聯總統手上接過相關檔案:OMG還真的是我們幹的啊!!!(於是就可以理解在烏東事件之後,為什麼波蘭人 現在的反應是舉國上下去抄槍了)



延伸閱讀:戰後歐洲六十年系列心得



舊站人氣:334

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不好意思我手邊目前也沒有這本書喔。

    回覆刪除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