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因為能閱讀的時間很瑣碎,所以我每本書幾乎都是十多頁、十多頁這樣慢慢看完的。老實說這對我沒什麼大問題(畢竟從小到大看那麼久了,真有問題早改啦)但有時難免還是會碰上讓人覺得,啊啊,如果可以有時間一口氣讀完就好了的作品。


阿拉伯世界知名詩人穆里.巴爾古提(Mourid Barghouti)的歸鄉回憶錄便是這樣一本書。1967以色列在六日戰爭奪取了約旦河西岸,也讓作者從此有家歸不得,失去國籍成為難民不得不流亡海外。他一心想回到巴勒斯坦,他曾經想像或許不會太久,但事實是這段歸鄉之路他走了整整三十年。在人事全非之後終於獲准再度踏上那塊土地,一切旣熟悉又陌生,百感千緒湧上心頭……




不一定因為作者是詩人的關係,但也或許是這樣,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的文字真的相當優美動人。書寫在過去與當下徘徊,是這段回歸的過程、是三十年 來流亡海外的經歷,也是童年與家族過往的記憶碎片。有時是深深省思與情感抒發,也有雙眼所見的種種不公不義,以及永留心頭的美好往事。


巴勒斯坦的一切太過悲慘了,以至於有時身處其中的人會忍不住笑出來。作者陳明他並無不敬之意,就只是……生命難一言以蔽之,極致的悲劇與喜劇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故事。


他還記得永遠失去國家的那一刻,即將自開羅大學畢業的前一天,六日戰爭開打了。當下沒人能真正掌握情勢,大家只是焦慮而慌亂,耳聞事態似乎真的很糟很糟, 但究竟有多糟?而當隔日終於可以肯定已經失去家鄉的同時,刊載自己作品的雜誌上市了,那是他的詩頭一回被正式印成鉛字……


無可諱言,這當然是哀傷而沈痛的回憶錄。不過正如同薩依德在推薦文當中提到的,文字卻也非常含蓄而不狗血。當然書中多的是足以令人咬牙切齒的體驗和事實, 也有幾度幾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即將迸發的暴怒。但他終究忍下來了,將深沈控訴轉化為憂傷絮語,伴隨著無止盡的哀悼,在富含詩意的吟詠與自省當中,望著自己人 生中的一切。


他還記得第一次屈服於塑膠桶裝橄欖油的經驗,在家鄉橄欖油可不是這麼賣的。他也還記得在維也納花錢買下一顆橄欖時的內心焦慮,這東西竟然還要花錢買?自己一定會被外婆送到伯利恆,因為那裡有座精神病院。


但多年以後終於得以回家,他卻發現自己出生祖宅的院子裡,那顆外地子孫心之所繫、世代流傳的無花果樹竟然被砍掉了。因為……這三十年來最終只剩一人獨居的院子裡,滿地的無花果無從撿拾起、也找不到人吃。留下來的寡婦,終究只能砍了它。


若不是出門在外,這本書我一定會看到哭吧。作者的文字內歛卻力道十足,思緒悠遠而深刻,無論是省思還是渲染都能產生強大效果。在那同時也不濫情,而是儘可 能以平靜態度描述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時局批判,以及理想與希望。他談了自己的生命、身為巴勒斯坦人不可避免的命運,在這之中他並不特別悲慘,因為只要擁 有同樣身分的人,大家都是一樣的。


或許這正是悲慘所在。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I saw Ramallah)書裡的幸與不幸都很美,經歷與想法不斷地觸動人心。文字裡提及的一切總讓我默默的反芻思考,縱使那往往充滿遺憾與沈痛。我期待自己那天 能有時間把這本書拿起來多重讀幾次,而且這回可以一口氣讀完。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可能不會,也搞不好反而會失望,可那是我目前想做的事。


延伸閱讀: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舊站人氣:37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