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讀描述芝加哥大型國宅黑人幫派文化的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時,忘記是在序文還是那邊提到這本同樣研究黑人貧民的經典。當時記下了書名然後想找來看,至於直到現在才終於讀完的理由……咳,反正我行動緩慢是從第一天以前就開始的,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張行事曆嘛。
泰利的街角是Elliot Liebow於1967年在華盛頓特區,針對下級黑人男性進行田野調查後整理完成的作品。因為作者文筆很棒,整本書夾敘夾議(啊終於在心得裡用上這詞了)旣有故事也有分析,讀來毫不枯燥又十分引人入勝,所以就學術書籍而言銷量根本是爆炸──100萬本!嘛,即便是大眾小說,這也還是爆炸性的長銷啊。
回顧1967年,那是黑人民權運動已經成熟的年代,各式各樣的社運正蓬勃發展當中。那時黑人貧民階級由於長年以來的結構扭曲,已成為社會福利制度的沈重負擔,連帶成為繳稅主力中產階級的關注點 ~(想必這也是本書大賣的理由之一,外帶他不厚又好讀XD)
那時期研究這個議題並探討如何改善的學者已經很多,而這些研究大多針對母親與孩童──構成黑人家庭的主體,同時也是福利金的主要支領者。但黑人男性呢?為什麼他們不是離開家人,就是飄來忽去,給人的印象總是懶散不工作、遊手好閒?難道這是下級黑人本身特有的次文化?
由於調查上的難度以及其他種種比較偏向盲點或者倒果為因的理由,在那個年頭關於貧窮黑人男性的研究很少,但偏見倒是很多。本書作者當時也是基於兒童照護相關的政府計畫才前往調查,不過到了當地後他決定把目標放在黑人男性身上。
在幾年間的集中與分散相處後,作者透過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提出了直至現今都擲地有聲的分析與見解(相較的,這也表示問題始終都在那裡)在作者眼中,貧窮黑人男性表面上看起來的不負責任,其實是下層階級與社會結構、大眾價值觀長年互動的結果。
試著想像看看,如果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的遭遇失敗、挫折與鄙視,久而久之他們便很容易因此退縮而裹足不前,最後走上自怨自嘆與自我實現預言之路。硬要批判這些人不上進,其實可能已經掉進責備受害者的陷阱。
就比如讓一群未曾好好受訓又挨餓的人上戰場(甚至其中部分還追加斷幾根手指或屁股等非要害中個兩槍等條件)或許其中有些人還是可以英勇抗敵沒錯,但那是值 得受勳的特例。事實上在這種狀況下,指責士兵懦弱無能根本是沒血沒淚的態度,甚至連那枚拚死得來的勳章本身都帶有濃厚的諷刺意味。
環境不適求學,加上家庭等諸多因素,讓這群黑人男性幾乎從出生開始,便註定成為取代性極高的無技術勞工。但他們同樣受到大眾價值觀的薰陶,會希望自己能實現理想,成功靠自身能力工作,獲取足夠報酬並達成養家活口的責任。
但事實是他們能做的工作,要不累到大多數人身體無法負擔,就是薪水極低、不穩定,還得活在偏見之下,甚至不應驗偏見(比如監守自盜)便無法正常生活。於是 潛藏在心底的自我期許,以及現實中擺明已經失敗的人生,讓這群嚐試維持自尊黑人男性消失於家庭中,跑到了街角的餐廳、酒吧或者管他那邊不是家裡就行的地 方。
泰利的街角討論了這群男性與工作、孩子、妻子、情人,以及朋友間的關係。還有這種對中產階級而言,相對特異的價值觀之背後成因(比如面對好女人才不帶套, 壞女人反而要帶,這牽涉到想不想為可能出現的孩子負責任)。男人之所以脫離家庭,是因為看著自己的妻子孩子,他便會感受到自身失敗,因此必須往外依靠速食 友情修補個人自尊。
家暴、高速的男女關係流動、情人間相互利用、男子漢式弱點的強調等等,也幾乎都是基於類似的理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黑人貧民面對大眾價值觀時,為了維持起碼的自尊,不得不應運而生的特殊想法,也正是作者所謂的影子價值體系。
整本書看下來,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無法認同這是「正確」的作法。但也無法不承認,為了能夠避免心理崩潰持續存活下去,這是某種程度上堪程合理的調適。當然這種調適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這也正代表現有體制確實出了問題,是整個結構必須好好清理改造一番的狀況。
就這點而言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的主場大型國宅,便是美國政府企圖處理這類問題時的失敗嘗試。當然比對泰利的街角與黑幫的內容,會得到許多有趣的結果,但其實核心始終都一樣。
縱使看起來那像是另一種黑人次文化(在泰勒國宅中因為住戶相對穩定而非街角這樣的高流動街區,所以也真的因此形成更具特色的價值觀,當然時代因素也有影響)但整體而言,仍舊有個更深刻的扭曲在裡面:這是果,不是因。
當然書裡的見解在今天讀來並不若當年那般震撼,因為某方面來說他已經形成相關議題上的常識之一。在現實中,這問題仍也同樣越演越烈。甚至不只是黑人不限定美國,這其實是放諸四海皆準,社會與人心互動的必然結果。
雖說,貧窮文化與貧窮間,雞生蛋、蛋生雞的學術爭論仍在持續,但我個人一直都比較傾向本書的結論。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話,本書相當值得一讀,或者純粹朝聖一下看看賣超過一百萬本的學術書籍長啥樣子也蠻有趣的。
不過或許更嚴肅的部分始終在於讀完以後,我們能做什麼?本書提出了有趣的見解: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是沒錯,但對已經來不及的一代還是乖乖灑錢,而且要灑絕對要灑夠,而不是灑一半(或更少)反而造成病態依賴,這起碼能為下一代製造把釣魚學好的環境。
但顯然這構思根本徹底觸碰到中產階級的逆鱗,所以還想要票的話這也等於不可能的任務。確保有家住的計畫也失敗了,那麼再來面對相關議題我們該做什麼呢? 唉,在未來那天終於有強者想出來前,也只能先消極感嘆句:在這世上想好好活著都不容易呢 ~(關於這點其實作者當年也很悲觀,因為結尾的意思儼然是:好吧,中產階級們,那怕是假的,起碼現在擺出一副擔心這問題的樣子也好啊 ~)
舊站人氣:12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