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美國鬼魂與舊世界奇觀

前陣子絕版許久的安潔拉.卡特的焚舟紀終於再版,於是噗浪上傳來許多書友的歡呼。雖然是心動過沒錯啦,但這是我不熟悉的作家、過往只聞其名的作品,所以五本一套的精緻限量盒裝(也只有這種版本)並未入手。結果逛圖書館正巧看見,而且如標題所示副標未免太迷人,加上兩百頁初頭的十六開本負擔不大便借了回家。


出版社將原著拆成五小本做成套裝組合,裝禎簡單中帶著設計感,只是油墨味重到不太注意這點的我都不想讓書太靠近鼻子,真的是太過了點。美國鬼魂與舊世界奇觀是套裝裡的第三輯,共收錄九篇小說,然後該怎麼說呢,不管是題材、氛圍還是文字本身都是我的菜。



安潔拉.卡特的文字並不華麗,甚至有時還挺嚴肅的,不過我向來喜歡這種簡單直接又有力的敘述方式,而且文字裡的意象實在迷人。故事的取材偏向文學與藝術典故,還蠻多篇都帶有重新詮釋的性質,而且切入的角度銳利得令人叫好。以下就照老習慣,分篇講心得。


「莉茲的老虎」算是我比較無感的一篇,開頭氛圍超讚,中段任性小女孩的馬戲團冒險也以一種純真的放大迷幻得棒極了。可是結尾,呃,我看不懂,或者說就算我僥倖有猜對作者想講的東西,實際上也沒有感覺就是。


「約翰.福特之『可惜她是個娼婦』」,嘛,遺憾的是我沒有讀過作者取材那部劇本,所以無法領略結合美國大西部拓荒風情與古典文本雙關結合的崮中滋味。但光 是把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亂倫故事寫得那麼美,就已令人滿足。而且我喜歡那個一望無際西部原野的描繪方式,以及將遼闊的天空視作藍色密封蓋的概念。


「魔鬼的槍」,我很喜歡魔彈射手,連帶對這個原屬歐洲魔鬼交易的墨西哥邊界版本十分喜愛。講白了就是非常迷人,歐洲有歐洲的魔鬼形象,美洲則有美洲自己 的,而且總顯得更為荒蕪、粗魯且乾渴。只不過當這一切遠離最後皆大歡喜的歌劇版本時,冒出來的自然是總會追到你的傳統模式,更別提作者將這個故事寫得好有 魅力。


「影子商人」,描述一名研究生去訪問傳奇好萊塢女星,結果發現的驚人事實。我很喜歡這則故事,幽暗、詭魅算是這整本書的基調,而本篇又是全書之最。於是比起最後發現的真相,整個過程中的氛圍以及那種感覺,反而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鬼船」和「在雜劇國度」用的是類似題材,但前者是藉傳統諷刺清教徒,後者則是將基督教歐洲出現之前的宗教傳統,裡頭帶有性別與繁衍用意的部分深入探討一番。我沒特別喜歡,但讀來有意思。而且我喜歡連大海都不吞英國聖誕布丁的玩笑。


「掃灰娘,又名:母親的鬼魂」看標頭就猜得到是談灰姑娘的故事,而且全然不落俗套,更是整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作者將母親對女兒間微妙的關係當作出發 點,進行了三種不同角度的探討,包括控制、索求,還有傳統鉗制的傳承,每則都超好看而且一個比一個更駭人。特別是最後那個踏進棺材的意象實在是深刻又具震 撼力,讓人不由得打從心底強烈感慨起來。


「愛麗絲在布拉格,又名:奇妙房間」,由於作者直接表明本篇是向布拉格動畫大師揚.斯凡克梅耶(Jan Svankmajer)和他的電影愛麗絲致敬,所以我一開始就不指望自己能看懂。網路上可以找得到該電影的片段,用最膚淺的形容就是蘿莉很可愛,咳,我是 說(精彩的)有病。所以相較之下這篇反而比較健康點,沒什麼,只是有名大公做愛時總榨出許多蔬果汁,然後奇幻調性的故事十分詭異陰森而已。


「印象:萊斯曼的抹大拉」,其實讀來的感覺比較像散文,但反正這兩者喇一起也有段時間了。有趣之處在於作者針對不同創作塑造出的抹大拉形象再做的出發,我喜歡那種在想像中生出的深沈寧靜,寧靜常是撼人的。


閱讀美國鬼魂與舊世界奇觀不難發現作者在女性主義部分做了諸多探討,只是我對這個的認識並不足以讓我在心得裡談這塊,所以只說我覺得本作對此的探討鞭辟入裡,諷刺含蓄、聰慧又有力,也因此顯得很有格調。簡而言之,無論故事本身還是敘述手法都極優秀,相當值得讀。



焚舟紀相關心得



舊站人氣:9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