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

在店裡看見這本,翻了翻感覺良好於是帶回家。當然最具壓倒性的決定因素,在於美味大廚這四字自不在話下。但如果背景不是安寧病房,這部作品或許也不會光讀介紹就如此耐人尋味吧。


本書改編自同名記錄片,由負責人之一的記者朵特.席珀(Dorte Schipper)執筆撰寫。故事發生在漢堡一座臨終照護中心『燈塔』,來到此地的大都是已病入膏肓的末期病患。相較伙食不佳的醫院,以及多半由中央廚房統一供餐的其他同性質設施,燈塔特別之處除了環境絕佳外,還有一名曾任職於米其林餐廳的優秀廚師掌廚。


開場就先來道紅酒燉雞如何?嘛,讀者也沒得選擇,因為書已經付梓了,何況這菜讀起來可真誘人。我沒看過原始的記錄片,但這故事紙本化後仍十分具吸引力。主廚烏普雷希.史密特的日常準備可口又誘人,娓娓道來的經歷也令人好奇。


從小就愛做菜的主廚隨著成長,終於在大學畢業後,決心踏上專業廚師的道路。就這行算是半路出家的他,遇上了種種迷茫與掙扎,從業路上也並非事事順利(這讓我想起飢餓主廚:平凡上班族變身紐約名廚的美味故事,作者同是半路出家)喜好與人接觸的烏普雷希難以滿足每天悶在廚房的生活,倘若同事相處上又尖銳刻薄的話,日子將更加難受。


所幸他碰上了好機會,然後燈塔的這份工作也不是每個廚師都做得來的。因為主廚在此並非堅守自身領域埋頭苦幹即可,而是要走進每間病房噓寒問暖,一一確認病人的願望與飲食偏好,才能在這段時光裡盡力維護每位院民的內心祥和。


死亡、無數悲劇、與因病痛而來的負面情緒,全是每日莫大壓力的來源。別的不提,光是天天都要保持微笑面對各式各樣的病人,本身就是一大考驗。也因此幾位病人的生平與病情演變也成為書中焦點,隨著主廚例行巡房,讀者可以看見這些末期病人的心境與思考方式。


面對生命盡頭,每個人的態度都十分不同。有人看得開,也有人執著,即使在安寧病房裡,無論病人還是員工,面對死亡仍沒有所謂對的態度。因為知道和做得到是兩回事,而且死亡如此私密,以至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身之外的人皆無法介入。


或許可以在周邊試著做些什麼──就像燈塔的工作人員一樣,可無論如何,當事情來到緊要關頭時,這些病患,還是只有自己。隨主廚抱著使命必達的心情,詢問每位院民是否想要菜單以外的食物,讀者也可以看見這群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就如同妙莉葉.巴貝里的小說終極美味 一樣,那往往不是什麼豪華美饌,而是某些簡單的東西。船員雜燴、李子優格、大頭菜,可能少見可能普遍,但全都與院民的生命有著緊密連結。這時已與廚藝精良 無關,主廚必須一試二試三試,直到味道與那難以計量的回憶相同為止。有時很快就會獲至成功,但也有時……世間不會永遠圓滿。


安寧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是由女醫師西西莉.桑德斯所建立,身為波蘭移民的她原本在英國大學念政治與經濟等學科,二戰來臨時她受訓成為護士,戰後再成為醫師。


1940年代末期她愛上一位同為波蘭移民的貧窮癌末病人,對方過世後遺贈畢生積蓄五百英鎊給她,遺願是想成為她家的一扇窗。她原本完全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直到她後來參觀了當時的癌症病房,才瞭解到當時的癌末病人因為缺乏有效療法,是怎樣被放在沒有窗戶的病房裡等死。


這之後她設計了安寧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結合精神科、麻醉科、老年醫學科、物理治療和神經科等專業,研究如何舒緩疼痛、劇吐與焦慮,協助病人無痛且優雅地死亡。


某方面而言,這故事也再一次證明多元觀點的重要,來自女性的觀點,扭轉了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醫學界那種,,不計病人感受而是向重症宣戰到底的零和概念。並不是放棄,而是權衡過實益問題後,轉而追尋另一種尋回病人尊嚴與平靜的可能性,這樣的概念會在未來幾十年間慢慢改變業界風氣。


1967年她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家現代意義的安寧療護中心,以聖克里斯多福為名,這是旅人的守護聖徒。本書某方面而言正是描述如何在病人啟程之前,為他們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最後一餐。


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藉由主廚對這份工作的想法、努力與各種經驗做切入點,輔以幾位病人情境的支線增添戲劇性,並探討雙方對死亡的思考和對待方式。我喜歡書裡描述主廚做菜的細節與滿滿菜色,而那些面臨死亡產生的種種生命轉折及性格改變,也相當引人入勝。


沒很特別,但深刻真摯的情感十分動人。我覺得作者敘述的功力真的很強,書寫平實卻意外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簡單直接的文字非常清晰明瞭又不失故事性。情節編排上是否依隨記錄片個人不清楚,但閱讀時我自己一直在想,不知道這本書會怎麼結束。


當然尾段要開始向書中人物告別這早有預料,可當我讀到最後一頁時,嗯,那是帶有震撼力的安排。我覺得這本書實在收得相當漂亮,泛了整整一章的眼淚在此潰堤,但心中又感動不已。


吃是活著的象徵,而生命必將迎來終結。為使將死之人幸福用餐而努力,某方面而言摻雜了些許反諷意味於其中。但也正因為那一體兩面的弔詭性,才彰顯出人性尊嚴之光輝燦爛,以及自強風中維護脆弱燭火的堅韌有多動人。


如果喜歡飲食書籍,本書中的相關描寫是能滿足愛好者的。即便沒有興趣,這仍是本優秀的紀實文學。藉由主廚與病人間的互動與各自經歷、想法,讀者可以看見更廣闊的社會與人性面向。更別提當生命來到盡頭時,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還是,能吃就是福。


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正是這樣一本書。



舊站人氣:13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