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3096天囚室少女娜塔莎.坎普許

當初看到這本在辦試讀時我是有想過要報名,但因為時間因素只好放棄。結果在看完取材相近的小說房間後,突然變得很想看這本,然後正巧遇到商周問我要不要看……當然要,我真的還蠻想讀的啊。


其實封面就已經把本書重點交待完畢,她就是一個女人回憶往事,親筆寫下有關於煉獄時光的自傳。內容描述她自十歲起被一名中年男子綁架、囚禁於自家地下室長達八年3096天的經驗。書中從她的兒堤時代開始敘述,一路跨過純真結束、少女時代流逝,還有最終迎向自由的過程。


會閱讀像這樣以劫後餘生為主題的作品,不可諱言當然是對那樣的經歷感到好奇。雖然對受害者本人而言過度的注意會帶來莫大的壓力,但當本人都選擇寫出自傳 時,或許乾脆支持一下是對自己比較誠實也並非毫無獻的選擇吧。反正我個人也不太想針對是否剝削這回事在此多作討論,以下就只專注於作品內容。


打開3096天囚室少女這本書,我的第一印象是文筆比原先想像中要好上許多。當然我不清楚這本書有沒有請人潤飾過,但書名頁上沒註明,而且作者本人在囚禁過程中也有過大量閱讀與書寫,那我想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回憶本身從其家族故事開始描敘起,我蠻喜歡她描述兒時歲月的口吻,簡單直接又略帶故事性,很能吸引人繼續往下讀。雖然平心而論在被綁架前,她的童年可能就已經不能用純粹的幸福來描述,但相對於往後的日子,那仍是一段堪稱平靜的時光。


事情是從十歲被拖上車那天開始的,娜塔莎遇上的兇手沃夫岡.普里克羅皮爾和大多數創作、甚至一般現實中典型的變態兇手不同,他的作為有一種……踩在邊線上的感覺。從作者的敘述中讀者不難查覺到,他有著大多數此類型犯人皆有的特色及傾向。


就某方面而言沃夫岡那些公諸於世的作為,其實是基於複雜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微妙平衡也說不定。只要那個環節稍微不一樣,可能他這輩子頂多只是極端偏執,但實 際上什麼也做不出來的膽小鬼,或者犯行將是相對較為單純的性侵(但很可能會連續犯案)又甚至成為一名大眾眼中真正的變態殺人魔。


只不過現實是他成了一個綁架小女孩回家,企圖塑造出夢想中的完美人生、擁有犯下驚人案件的偏執卻也膽小如鼠,最終衝撞火車結束人生的罪犯。與這樣一個自我 矛盾且極端的男人相處長達八年的經驗,讓娜塔莎成了與眾不同的受害者。面對這名占據自己人生大片時光的犯人,作者無法以純粹的黑白價值加以判斷。


說真的這整本書讀來比起綁架受害者,我倒覺得更像受虐兒的成長故事。雖然自己生一個小孩瘋狂虐待,跟綁人家的小孩回來用力虐待,無論就法律還是鄉民角度意 義皆十分不同。但考慮到娜塔莎被綁架時只有十歲,而且加害者有意切斷她與外界的關聯、創造一個新的權威,所以要說作者被綁後和讓一個變態養父照顧的狀況是 有其共通性的。


也因此兩人間那那難以釐清的關聯與互動,如果改用這個角度去看待,很多發展與心境會瞬間變得十分易於理解。至於隨年齡增長兩人漸漸產生類同情侶的關係,其 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因為一方面那就是犯人的打算與期望,而另一方面……嘛,該怎麼說呢,狼父和女兒有類似情人關係的狀況並不算少見,對吧?


考慮到這起案件其中種種的特殊性加上極其漫長的時間,產生如此複雜的依存關係並不奇怪(過程也都在書裡寫得很清楚)也因為是這麼異質的綁架經驗,所以我認 同作者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種評論加諸於自身時的反擊。當然我也認同有這種病症的存在,只是當事情顯得更複雜時,隨意用現有名詞進行解釋確實很不負責 任。


另外從本書中也可以看見娜塔莎對無腦鄉民與噬血媒體的不滿,這個只能說不意外。至於順勢扯出的政府醜聞……嘛,官府擺爛,倒楣的永遠是小老百姓。不過要特別強調的是,我並沒有把這樁案件與自己類推的狀況直接劃上等號的打算,在此僅是想提提個人看法而已。


作為一本回憶錄這部作品我讀得很流暢,從頭到尾都不無聊。無論切入角度還是文筆表現都不差,整段過程也相當的……嘛,雖然講引人入勝有點過分,但就滿足好奇心而言也真的是夠了。


至於值不值得讀?講白了對受害者經歷這起事件的過程、想法與心境轉折有興趣的話應該不會失望。畢竟3096天的本質就是受害者親身描述異常事件的回憶錄,而我想這也是閱讀前最重要的認知。




舊站人氣:16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