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達文西廚房:義大利烹飪秘史

在書店看見這本時我第一個直覺是沒必要連飲食書名都跟風吧?誰知抽出來一看,嗯,人家原文還真的就是這樣,而且內容確實有提到達文西跟他的廚房。沒有廣告不實這點小讓我驚豔,並不是說其他作品都有,而是……通常多少都會唬爛一點點的嘛。


達文西廚房主要描述義大利文藝復興前後的烹飪習慣,與隨歷史演進所形成的飲食變遷。雖然書名有著秘史兩字,但內容倒沒什麼很神秘的東西,頂多就是有些八卦而已。台灣出過不少針對特定食物或者總括統整的飲食歷史書,但特定探討某個時代的作品仍算少見,所以目錄掃完隨性翻了翻後,我便決定帶回家。


作者德富.迪維的書寫方式頗有條理,以幾個大題目為綱要再深入討論並擴散出去,最後勾勒出文藝復興時代的餐飲文化與概況。由於頁數不厚,再加上本質仍是社 普書,所以達文西廚房的內容還是比較偏向通論而不艱深。而且因為範圍較小,所以探討就能更深入特化(不過還是有提點到之前與往後的演變,像是義大利菜後來 與在美國的發展等等)。


如果已看過其他總論性書籍的話,八成會在本作中看見不少舊知識。但畢竟處理的時代相對較小,所以還是有不少新東西。比如特定食材在該時代的發展,以及廚師 所偏好的烹調方式等,整體來說仍頗有閱讀價值。那假若從未看過本類作品的話,就更值得找來讀了 ~(前提當然是有興趣,但這應該是廢話)


那究竟文藝復興時代的菜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我的答案是看起來蠻微妙的。特別是早期香料和糖像不用錢一樣的放(顯然是想強調自己放得起)光想像我就暈了。更 別提有些食譜好像很熱愛把麵包搗爛加醋或酸葡萄汁等液體弄成糊過篩做沾醬……離我胃口太遙遠了,幸好不是生在那時代啊!(生在那時代口味會不一樣?不,我 生在台灣很多大家都說讚的必吃傳統物還不是討厭)


但話雖如此,書裡頭提到的部分煮法還是可以讓人看出今日菜餚的雛型,很多食譜都讓人眼熟甚至直至現今都還很熱門(有些更是不錯吃的感覺)此外通心麵、玉米 粥在義大利的發展過程頗令人眼睛一亮,只是作者寫得好像義大利蜜餞首屈一指、獨步歷史似的,我不依我不依啊!(妳明明很討厭蜜餞)


被當作書名的達文西廚房在本作占了一章左右的篇幅,內容主要是整理(作者看得見的)達文西筆記裡與食物有關的採買、隨筆,再輔以同時代對那些物品的觀點整 理而成。達文西本人晚年吃素、設計過廚房用品這個我知道,但他所負責的宴會節目內容之精彩、彼時群眾對這些表演的讚賞較其繪畫評價更高這點就很新鮮了。


凡是提到中世紀尾聲、文藝復興的大宴,那些誇張到爆的奇觀裝飾就絕對不可少。嚇死人多的食材用量與菜餚數(乍看只有三道,超少對吧?結果一道八款菜起跳) 更頗收觸目驚心(?)之效。不過那種份量當然不可能真的吃下去,應該是在會後分給平民們(另外大型宴會是開放民眾「入場參觀」的,以當年而言大概是像趕集 般的熱門活動)


此外從書中那款從傍晚吃到凌晨五點的婚宴,以及法國早期受義大利餐飲儀式的影響看來,『油炸法國』書中提到的那場從晚上十點到隔天六點的婚宴絕對其來有 自!(外加七道菜吃七小時的鄉公所籌備之長者午餐)附帶一提,BBC你們做那種「義大利麵樹採收正夯」的短片真的沒問題嘛!(狂笑不已)


然後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玉米粥(用玉米粉煮成的粥,冷掉後會凝結成塊可以切開)這樣東西的來歷了!讀到這部分時我看著那個煮法左瞧瞧右瞄瞄,這怎麼看都是小木屋系列裡,媽媽煮的那個「玉米濃粥」啊!我一直以為那是印第安風味的菜餚,想不到源頭竟然是地理大發現後的義大利!


只是對比精彩內容,達文西廚房的譯文實在有點卡。那些詭異的句子、滿天飛的贅字(雖然這是語感問題)、誤植(達文西會變成達爾文)以及無數錯漏字,都令人感到十分遺憾。值得稱許的地方恐怕只有那還算詳盡的譯名對照表了,如果想要深入的話還蠻有幫助的。


不可不提的還有大量的插畫與食譜,特別是食譜我還讀得蠻開心的。雖然以我的性格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親自動手,但那些經過整理、適合現代的食譜是頗令人動心。 特別是「倫巴底式米飯」和「粗玉米粉與臘腸」,肚子餓的時候攻擊效果未免太高了一點 ~(以我的胃口而言啦,至於烤孔雀,呃,這屬於我想要留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物品之一)


總而言之達文西廚房:義大利烹飪秘史原則上仍較偏向通論式的書籍。只是處理的時代較小,所以比起一般通論作品可以更細緻,而這亦是其值得閱讀之處。作者在 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的資料(部分台灣也有出版)是故與其談原創性,不如說是歸納味道較重,也列出了許多「眾家之言」。對於無法或沒時間觸及那些原文作品的讀 者而言,肯定是很棒的整理之作,對文藝復興時代飲食史有興趣的讀者就衝吧!


最後,好想去米蘭的食神圖書館朝聖喔 ~(滾來滾去)




舊站人氣:10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