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波登不設限:結合異國美食與瘋狂體驗的世界之旅

還記得當初之所以對這本完全沒興趣,是因為照片太多了。倒也不是說討厭照片什麼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時多少還是會覺得文字多一點的話CP值比較高(儘管只是錯覺,)特別在那是一本飲食或者旅遊書的時候,情況更是如此。


於是之所以會在事隔那麼多年後突然把這本找來看,主要還是因為在安東尼.波登字很多(爆)的散文集半生不熟:關於廚藝與人生的真實告白裡,提到了他在貝魯特製作節目時,整個團隊遇上黎巴嫩真主黨發動攻擊,並因此受困當地許久的經驗。因為那本提到詳細都寫在本作中,對這段經歷十分好奇的我,便以就個人而言近乎光速的速度找來然後讀完了,感想……嗯,照片真的好多喔 ~(一秒)



這本的照片和文字我隨性估一下,感覺應該是六比四,所以這回真的找來讀,我便再度理解到當初為啥會對這本失去興趣(明明在那之前波登每本作品我都買了 XD)總之這本性質上應該算是旅遊頻道同名節目的周邊(粉絲?)書吧,內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在工作人員簡介後的是作者對遊歷過的國家與城市的簡感。


真的是很簡單的感想,主要圍繞著他對當地的想法,以及拍攝當時的狀況扼要描述。大量的照片也以幕後花絮為主,而且佔據篇幅比文字要多多了,可以感受得到影 象才是主題的事實(現在想想,作為電視節目周邊書,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喔……),也因此我想還是要搭配節目來讀才是完全狀態吧,像我沒看過那些影片,感覺上 就有很多弦外之音的東西接收不良。


接在簡感之後的是各地令人印象深刻的食物照片、對接受各種「特色酒品」的心情描繪,以及關於衛浴這種很現實的問題(特別是他們常常會吃到不乾不淨的東西,何況水土不服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腸胃習慣的細菌都不一樣啊 XD)還有一篇關於廚師的散文。


最末則提供各地旅遊資訊、指南與建議,當然,都很親切但不詳細,畢竟就不是一本旅遊書嘛。也因如此,可以想見這本近三百頁的書讀起來有多快,畢竟……實在也沒多少會讓人想捧著注視十分鐘的照片在裡面,又不是攝影集。


總之就來談我最在乎的貝魯特吧。


對波登而言那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回憶,所以本書將其獨立為一個章節,也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文章。1975年黎巴嫩開始了長達15年的內戰,然後2005年以前 總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因汽車爆炸遇刺身亡為契機 ,展開了被媒體形容為雪松革命的百萬人示威遊行,最終促使占領該地長達三十年的敘利亞撤軍。


於是,在那之後,黎巴嫩這個曾被形容為中東小巴黎的國家迎來了曙光,至少在2006年那時候看起來是這樣的。於是為了報導一座重新站起的城市,波登不設限經過幾個月的前置安排,前往當地展開拍攝活動,頭兩天也真的很不錯,一切都很美好。


接著,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動攻擊,貝魯特成為戰區,所有人逐漸明白,戰爭又回來了。然後受到攻擊的機場運作停擺,唯一的航線朝向對美國人而言……不怎麼安全的地點。


只是終究還是美國人嘛,於是波登一行人在飯店裡過著擔心受怕,但原則上並沒有任何危險,飲食與安全原則上大至無虞的生活。雖然美國大使館和小布希總統對這件事的表現好像在吃閒飯,啊,不,是吃奶油卷一樣,使得身處當地的美國公民陷入無比的焦慮。


但更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在於,他們相當清楚自己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一群。在飯店外頭黎巴嫩平民正面臨的,是更切身的驚恐與匱乏的資源。隨時與死亡相伴的他們和外國公民不同,幾乎不可能遠走高飛,只能留下來承受一切。


終於,美國海軍派船前來接送當地的公民,在一陣兵荒馬亂如同難民般的體驗後,他們重新在軍艦上找回安寧。但儘管沒有真正的不幸回憶,但在離開以後,那樣的經歷還是在內心留下了長長陰影。


事後回憶起來,並不是真的因為這段經驗而痛苦,痛苦的點在於濃濃的遺憾。沒能拍到節目只是小事,真正沈在心底的苦澀是……原本以為可以拍到的東西、可以持續下去的和平,一個已經可以安心了的美麗城市……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不見了,而且自己親身體驗了那一切。


說我是為了這篇才找本書(No Reservations)來讀的也不為過啦,讀完要說滿足也不對勁,總之就是,嗯,我讀到了這樣。那不是什麼快樂的描述,但是我好奇也想知道的經驗。如 同開頭提到的,這本完全是照片壓倒多的類型,所以我不會想推薦。感興趣,或者是節目本身的忠實觀眾再找來看就好。




舊站人氣:4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