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安東尼波登.半生不熟:關於廚藝與人生的真實告白

要怎麼寫本書心得的開頭,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來,最後決定照實說明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寫,於是事情便結束了。本書是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的飲食散文集,我想旅遊頻道的忠實觀眾對這位歐吉桑應該不陌生。但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很多年前,廚房機密檔案和名廚吃四方剛在台灣出版的時候。


我不確定旅遊頻道當時引進台灣了沒有,但可以確定的是沒在電視上看過(不然以節目調性之合胃口這點看來,我應該會黏在這頻道前面 XD)於是初次認識這位作家就是看他的傳記。但老實說實在是太久以前看的了,所以事到如今我對那兩本書的內容已經沒剩多少印象。


中間雖然還是有持續買他的散文集,但因為已經開始買書回家儲的不歸路所以……一直到最近和老妹聊起天來,才臨時興趣打開這本來看 ~(她的話是先從電視節目波登不設限認識,覺得這歐吉桑真帥,於是就被我推坑廚房機密檔案了 XD)


其實這本就是很單純的散文集,沒有明確的主題與編排,我不清楚也懶得查但說不定有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是邀稿來著?反正喜歡波登作品的讀者,大概都可以體會這樣的感覺:我就是喜歡他寫事情的方式,或許觀點不一定相同甚至差距極大,但就是對他碎碎念的方式有愛。


(附帶一提,書中對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的描述太好笑了:讓孩子知道世界肯定會因為核子災難而迅速結束,並且當這種事情真的發生時,還會很好笑 <- 本片五萬顆星推薦中,對紅氣球(The Red Balloon)和父親離家時(OldYeller)的形容也超好笑)。


喜歡這個人?嗯,我不太確定,但我喜歡他討論事情的口吻和態度。很爽快、很明確地闡述想法,有點自戀卻也不忘記自我質疑與檢討,有點世故又不會太世故,原則上是個有弱點但討喜的好人。


閱讀時感觸最深刻的是,寫半生不熟(Medium Raw:A Bloody Valentine to the World of Foodand the People Who Cook)的這個人終究年過半百了,他已經事業有成很久,和當初變得十分不同,自然也沒辦法繼續維持當年那種極度憤世嫉俗的態度。成功讓他變得圓滑、隨之 而來的效應則改變了許多事。


這部分在回顧過往的篇章中特別明顯,簡單說就是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但如今想起來還是有點感傷。那種生活與工作曾令他相當痛苦,而且當時確實難以想像自己有脫身的一天。但誰想得到,寫了本以為賣不出去的書後竟然鹹魚大翻身,直到現在都還是名利雙收的餐飲界人士。


於是回憶美化了往昔的某些事,那些痛苦與混亂上了柔焦,一方面感受到能遠離那一切的幸運,另一方面也……嗯,人真的是很矛盾的動物。我喜歡閱讀這些與回憶 有關、作者以新角度回顧過往經驗的文章。字裡行間辛辣幽默,但除此之外也有股淡淡的寂寞與慶幸。那種歲月流逝所帶來的改變,總是很動人的。


但無論年紀如何增長有些本質依舊不會改變,波登仍是個十分尖銳、情緒遠遠跑在理智之前的人。也因為這樣所以看他罵人當然爽,評論起廚師與食評獨倒又有味。拜台灣現在引進了很多美國節目所賜,波登批評的人物與現象有注意這一塊的台灣讀者應該都不陌生。


就算有點陌生……不用擔心,文章本身要不把那位人物介紹得很清楚,要不就是光看他罵人就很有趣,比如他念起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的方式真的太有趣了,酸得恰到好處、實在卻又不失公道。然後提到自己準備滿滿要在對談中修理她,結果這位老太太一來就熱情親切地握著他的 手,於是一瞬間軟掉完全修理不下去……好凡人,但也很可愛。


(至於另一位食評家亞倫.瑞奇曼,看完解釋與說明,我真的覺得他活該被修理。至於他評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角度我和我妹都很認同,他為了英國與美國學童營養午餐的努力真的有目共睹,而且,確實,他真的可以不用幹這件事的)


我想喜歡波登的人大概一早讀完或預備要讀了,大概也不需要我的推薦。至於對他一無所知的人嘛,嗯,這是本有趣的飲食散文集,充滿了各種人生經驗與社會現象 (外帶餐飲流行趨勢的新聞與人物訪談)就算對食物沒有興趣,也還是可以讀得很開心。真的不確定,就到書店去翻個一章看看吧,如果覺得對胃口,那大概他全部 的散文集都可以順便帶回家了這樣 ~ XD



舊站人氣:8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