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

駱駝移動圖書館

還沒翻開前就先被我妹摸走(理論禁止,實務……)她看了約三分之一還是更多吧,就以有夠難看為由丟了回來。只是以往也並非沒有我盛讚的書被她嫌爛這回事,所以我還是保留開放態度去閱讀,然後我想書沒有不好,就只是……和原先想像的不一樣吧,這邊是指我的情況。


在肯亞東北部,有一個駱駝移動圖書館計畫,顧名思義就是以駱駝載運圖書到所有偏遠部落去,供當地人借閱的活動。這是實際存在的計畫,只是本書內容則屬虛構,她以一名來自紐約的女圖書館員為經,一座偏遠原始的村落為緯,交織成一幅以莽原為背景的書籍風情畫。


要說那邊和想像不同的話,主要是我在大略掃了掃簡介後,以為這是一個美國女人隨駱駝移動圖書館在荒野間四處旅行,傳播圖書與知識的紀實故事。結果這其實是本小說,背景也限縮在一個特定的地點與游牧民族上面,然後說真的讀起來實在有點……非洲風的八點檔味吧?


問題主要出在書中的非洲人不論有沒有受教育,腦內的思考方式都太……現代了。不是說沒受過當代思潮洗禮就不能有那種想法,甚至該說在這時代,除了擔心傳染問題不敢貿然接觸的部落外,大部分的遊牧民族不論處於再偏遠之地,也都多多少少聽過一些「新東西」。


但我想聽過跟可以應用得理所當然還是兩回事,但當本書中連老祖母內心的思考語句都十分貼近第一世界時,讀來未免就有些困窘。不是不可以想這些,但思路不應 該是這樣。本書呈現那些受傳統影響極深的人們的內心世界時,不論提到多少祖先教誨與神靈傳說,感覺都只是覆了層非洲皮,但骨子裡還是沒有脫離所謂先進國家 的思考模式,這也是本書最大的缺點。


再加上劇情其實頗有輕(因為不夠狗血)鄉土劇的味道(這東西走到那都是差不多的,我想)再配上雖已努力營造,但依舊過於現代的思路,結果呈現出來的東西就變成帶點非洲味的八點檔風格,說真的寫得並不差,但就普通了點吧?也不能說不好看,但……也沒有很好看。


作者瑪夏.漢彌頓在本書採短章節且不停切換視角的寫作方式,也因此可以呈現出故事中的諸多層面(我想老妹受不了本作這應該是主因,她蠻不吃這套的,加上劇情其實很家常沒有很戲劇化的主軸,所以就爆掉)那由於寫得很直接簡白,所以讀起來更是非常快。


相較於劇情與背景設定,駱駝移動圖書館本身所包涵的議題探討直接也豐富多了,再加上並未流於說教而只是提點問題(畢竟是頗無解的事)是故反倒相當能引人深 思。說到頭來,或許這些議題才是本書的重點(閱讀的美好不很算是,反倒被定位成窗口)因此人們的思考模式會現代成這樣,可能也是為了這部分。


古老傳統與現代文明該如何調適,這本身就是很迫切的議題。西方的先進文明因為舒適,再加上經濟環境的緣故所以侵入性強大,相對的當然也會因此抹去原本豐富的傳統風俗。不提非洲,光是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就已經面臨凋謝,或者直接點講,早就只是苟延殘喘。


當然傳統裡也會有些完全不值得保留的東西,比如說強迫女性行割禮。但除此之外,在當地一代又一代生存下來的古老智慧,真的是所謂「現代魔法」能取代的嗎? 綠色革命反倒擴大沙漠的殷鑑不遠,更別提文化這種東西是一個民族的根,真要拋棄,也該是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做,而非強硬地取而代之。


讓部落識字或許能提高競爭力,但更長遠而言……這世上所有的人都在都市裡過活,享受所謂文明,渾然不知也有其他種生活方式、亦無法尋回……這真的是好事嗎?處於這個轉折關鍵點,我們這幾代是否該考慮為後世保留更多可能性?


除了西方文明與古老傳統衝突這最基本的議題外,本書中也提點了許多荒謬之處,比如說募得之書的內容對當地而言顯得不切實際(還有點大家說英語的味道)遊牧 制度的不確定性也讓定點巡迴的移動圖書館計畫顯得滯礙難行。思緒天真的阿斗仔在不瞭解當地的情況下,一廂情願的灌輸「愛」也顯得可笑。


就好像為了美麗的景觀強迫特定地點不准開發,對期待故鄉繁勞的當地人而言向來荒謬一樣,我們這些置身事外頂多偶爾去晃晃、享受大自然的傢伙,真的可以傲慢的決定怎樣比較「好」嗎?善行可能也會帶來毀滅,這在歷史上履見不鮮。


但除去以上的探討,我想作者終究是肯定這個計畫的,雖然他伴著種種疑慮與危險,但對正處於滅亡危機的遊牧民族而言……很悲哀的,這可能是目前少數幾條能確 實走下去的路。如果要問我的話,答案應該也是這樣吧,計畫背後的精神值得肯定,有機會選擇總是比較好。或許根會斷掉,但只要人還活著,那將來總會有希望 的……


但願如此。




舊站人氣:7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