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由於只約略掃過文案,我一直以為這是本談如何防治人類和寵物間越來越嚴重(?)的共通疾病的書。至於為什麼……因為我真的天生腦補力驚人吧,反正實際翻開,呃,也不是說沒有相關議題,但那不過是本作試圖探討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共病時代的寫作動機,起自一位人類心臟科醫生前往動物園,幫助一隻心臟衰竭的帝王獠狨開始。想表示善意的她睜大雙眼靠近那隻小動物,卻被警告她的動作會引發「補捉性肌病」,一種因腎上腺素猛然激增,而對肌肉產生毒性的致命疾命,在獸醫界這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常識。




呃,動物真是太敏感啦?不,這讓作者想起一種二十一世紀初期,引發人類心臟學界諸多討論的「章魚壺心肌症」,而且病徵根本就是人類版的補捉性肌病……

以上為本書作者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的親身經歷,並啟發她打開心胸面對獸醫學與人類醫學間可能存在的極高相似性。自那之後她開始蒐集資料深入研究,並大力推廣人獸同源學(ZOOBIQUITY)這個舊時代曾經理所當然的存在,但如今卻貌似新銳尖端的學術概念。


(另外共病時代是雙作者,另一位是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兩人都對本書貢獻良多,只是為了文體上的考量,才以芭芭拉視角為敘述的主要出發點)


如同上頭提到的,人類醫學的新概念,卻可能只是獸醫界的常識。特別是基因與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這種嶄新領域的出現,逐漸證明了人類與動物甚至植物,無論生理還是心理確實都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


人真的不過是動物的一種,而且根本沒有比較特別。


遇到危機就暈倒的表現不僅限於人類,而且在演化上這確實是有效的自救手段。恐龍也會得腦瘤、狗的癌症發展過程與治療手段和人類近乎一模一樣。各種生物的性高潮原理幾乎都類似,而且如果有機會,不管那種動物都有些成員特別愛嗑藥。


更別提動物對節制飲食這回事也是各種糾結,而厭食或暴食又是另一種不僅限於人類的症狀。動物同樣也可能從自我傷害中得到快感,無尾熊在可見的未來則可能會因為淋病絕種,這大家知道嗎?而讓人有點訝異又不太訝異的是,難搞的青春期絕非人類專利!


作者從目前公認相當棘手、甚至不見得存在(夠)有效療法與確切發病因的人類疾病出發,透過其他生物類似(或相同)病例的研究成果,來推理、佐證,並提出各種以往可能被忽略的新方向。


這些各式各樣的舉例與推論,也是本書讀來最有趣的地方,除了可以知道很多有意思(雖說不乏痛苦)的現象,也得到了新的思考方向。在作者條理的介紹下,讀者將發現,很多生心理問題或許都來自演化留下的遺跡,也有很多契機或許正潛藏在那些動物疾病所昭示的一切裡。


加上近年來如豬流感、禽流感、SARS和MERS等等,人畜共通疾病聲勢顯然有越來越猛烈的趨勢。光就傳染病防治的角度,人醫和獸醫繼續關起房門各自討論,怎麼看都不像個好選擇。


但如同作者自承,提倡人獸同源學(ZOOBIQUITY)會遇到很多關卡,除了得與過往的傳統觀念對抗外,人醫面對獸醫時的慣常自傲也可能破壞許多好機會。書中提及1999年美國的CDC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才延誤了頭一回出現在北美的西尼羅病毒的確認與病情防範機會。


那怕改變常會被嫌晚(雖說在死一堆人後還說永遠不會太晚總感覺很微妙),但在有必要改變的時候,往更好的方向移動確實比不動好。現代學術越來越專門化的結果就是隔行如隔山,更別提人類的醫界裡面很多時候光隔科就如隔山了,更別提還要和獸醫界跨平台互動。


但如同作者藉由整本書中各式案例和探討所闡釋的,人類與其他生物比我們原先以為的還要更像。旣然如此,本著不要浪費的精神,讓兩邊的資源和研究成果可以互通有無,便能省下許多時間、力氣與金錢,挽救更多的生命並改變其生活品質。連帶也不至於又出現一次「親愛的,我們發明了輪子,然後它以前叫花子(WHY?)」這樣的慘劇。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ZOOBIQUITY:The Aston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Health)是精彩且啟人深思的科普作品。書裡提到國外近年來漸漸開始重視這塊領域,作為一般人除了期待、呼籲台灣的相關領域也能動起來外……或許最好的作法就是主動推廣人獸同源學這個概念,讓他變成某種近似常識的存在。當有越多的人把這當一回事,就越有機會促成交流吧。


那,就先從閱讀本書開始?很有意思喔 ~(笑)


舊站人氣: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