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帶走月亮的女孩

說起我家和科威特間的連結,不計波斯灣那群好釣到爆的魚外,應該就是現在的針線盒、一個從波灣戰前的科威特買回的杏仁巧克力鐵盒。因為年紀因素,根據我媽說法非常好吃,可我和老妹就只能摸著漂亮外殼幻想其中滋味了。為何提起這件事?因為這是本書主角妮達莉的故鄉之一,是的,之一。


妮達莉的父親是巴勒斯坦人,母親是埃及希臘混血兒。她出生於波士頓,之後在科威特住到戰爭爆發,接著隨家人逃往埃及,最後又落腳美國。血統複雜的她總在適應不同國度,對自己的家懷抱複雜感觸。身為開明式回教徒,她盡力過好生活,卻又微微覺得迷惘,這是不同於刻版印象的阿拉伯女性成長故事。


因為文案用了許多諸如開朗、幽默之類的形容,所以我一直以為本作是類似一個印地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般,歡樂輕快的類傳記成長小說。結果月亮偷竊事件,呃,不,是帶走月亮的女孩的確是本類傳記成長小說沒錯,但我得說她的風格其實小沈重,幽默並非沒有但也不多,而且大半在最後,反正就是……廣告不實啦!(喂)


當然在閱讀完畢後,我仍覺得她是好書,只是不曉得是否因為期待錯誤,所以我跟這本的磨合期好像久了點。前三分之一是覺得「唔,普通,我好想看熾熱之夢Fevre Dream喔 ~」(巴)到三分之二時可能進狀況了,開始覺得「欸,也還不錯 ~」


而當小說行至末三分之一時,或許是漸漸看得到曙光、變輕鬆了,也可能是終於同步,是故開始有好看的感覺。再加上作者朗達.婕拉爾頗成功的把整部作品串連起 來,所以讀到最後真的會覺得豁然開朗。那是種苦難過去光明將至的解脫、輕盈感。少女不需繼續在家國認同中掙扎,可以掙開過往牢籠朝屬於自己的天空飛去。


書中特別令我注意的地方在於家庭部分,主角出身自一個開明回教徒的家庭。她們信阿拉,但不會每天按時乖乖做五次禮拜,更別提頭巾或包緊緊這種規矩了。夫妻 間整天吵架互相兇來吼去,家裡不重男輕女,爸爸甚至滿心期待女兒可以念到博士成為著名學者。說真的,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投射在女兒身上地回教徒父親很少聽 到吧?


可在這些和刻版回教家庭印象完全不相同的處事態度之外,讀者仍可在字裡行間看見傳統如何影響一個人。妮達莉的父親以伊斯蘭文化圈的家長而言,已經開明到令人訝異,可一旦心情繃緊或面對特別議題(例如性)時,整個就又會顯露出極之高壓的態度。


看著一名希望排除惡劣傳統影響的人,又是怎麼受到自身成長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不時顯露出最糟糕的一面,實在是件很有趣的事。而且非常微妙的是,比起 那些和我成長環境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差異,我在書中看見更多的,卻是許多和傳統台灣社會類似的思考方式。當然個案上的差異還是十分巨大,但骨子裡的 東西,嗯,還真頗有相似之處。


就挑一個點來講,本書中的家暴與體罰可說是層出不窮,而且打得理所當然。這種家庭關係就西方而言或許無法理解,但身為台灣人看見這種沒事就動手動腳,夫妻 吵鬧不休沒事打小孩,卻總可以維繫感情的相處方式,總覺得不是那麼陌生,報紙家庭版上到處都是嘛 ~(江蕙的家後道盡一切)


而比起沒有爭議反正就是錯的夫妻暴力問題,體罰小孩更不是那麼無法接受的事,甚至還蠻多人都贊成適度管教。畢竟有很多人小時候都被陰狠、花招百出到幾乎令 人懷疑是不是過了頭的痛痛打過,但長大後依舊深愛父母,陰影什麼的更是沒有 ~(另外,體罰和真的在虐待自又不同,這邊提的是前者)


所以在讀這部分時,我總忍不住思考起普世人權與文化差異間的微妙關係。很多時候西化太嚴重的話,理應包容地特殊觀點的存在空間也會被吃光光。當然比起位於 兩道光譜、答案明確的極端議題,中間的灰色部分顯然比較有思考空間,但這又不是簡單幾句就能談清講好的事,其中非常複雜啊 ~(嘆)


然後我想自己應該不會把帶走月亮的女孩歸入麥田捕手之類的青春碎碎念型作品範圍內。這絕不是說本作沒有青春碎碎念,只是真要歸類的話,個人會比較傾向將她 置入傳記味道濃厚的成長小說類型。畢竟本書可是從出生一路寫到將上大學,要說全是青春碎碎念,那這青春期未免過得太久了些。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完全不覺得主角也就是妮達莉有中二病 ~(爆)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的青春碎碎念型作品多半都帶有一些憤世嫉俗的觀點在裡頭,也因此小說讀來就很電波。妳能接受、包容、理解甚至喜歡那些觀點就會覺得好看,但不行的話書讀來就是看到鬼。


可帶走月亮的女孩並不是那樣一部作品,主角有很多想法,但大多是會讓人覺得這麼思考實在很正常的念頭。在那樣的環境、身世與家庭影響下,妮達莉的想法與認知都讓我覺得,假如自己有同樣遭遇,那看法肯定差不多吧?


我深切地覺得這是本適合好奇之人看的書,也就是(可能)必須要對主角那個生長過程感興趣,閱讀時才比較能享受。而這主要因為故事情節其實就是主角的經歷,而她對世事的態度雖然較常人更加積極些,但也還沒到怪異的程度。如果對這方面的事不感興趣,那讀來或許會覺得沒有味道。


當然我不是說作者的筆觸不靈敏還是怎樣,而是帶走月亮的女孩所用的文字與形容都較為平實而不自溺。也因此大半劇情都是平平淡淡的看著少女身邊發生了什麼事,產生了那些想法;別出心裁與機敏的地方是有,但所占成分並不多。


雖然整部小說發生了許多激烈的事,像是戰爭、逃難、家暴、夢想幻滅等等,涵蓋的議題、能討論的點都十分大量,以技術面而言更是處理得不錯,但那怕如此帶走 月亮的女孩仍舊是本平緩紮實的小說。由於我自己也跟這本書磨了很久才開始覺得好看,所以會(自)認為這並不是能輕鬆吸引人的小說。


但有時候一本書妳就是得跟她耗,耐著性子啃下去,最後才能嚐出味道。當然不想浪費生命,十頁二十頁看不下去馬上換也是節省時間的好方法;但許多經驗(特別是錯過大書的編輯)也都告訴人們,這很容易導致錯過一部好書。


就像某些好米就是要慢慢嚼才能察覺獨特香氣一樣,書有時也必須這麼去讀她。當然情況也可能是真的不合拍或確實不好,但我想只要試過夠多次,久了就能找到自己的評斷標準。而在那之前至少該多試幾次才對,給自己和書多點機會吧 ~(是說想試當然要找些風評較好的書)


唔,好像已經寫到完全離題了喔,總之這是部需要耐心的作品。她細緻而五味雜陳,雖然整體頗為平穩淡然,但劇情豐富、議題廣泛、情感真摯,且不時有些爆走、 機敏與幽默。如果對那獨特的阿拉伯文化與成長經歷感到好奇,願意花心思去細細品嚐,那我想這名勇敢女孩在逃過漫長茫然之路後,終於尋得自我與出路的故事, 肯定能讓人感到滿足。




舊站人氣:8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