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心得是有些悲劇的二版,理由是到朋友家寫好存在隨身碟裡,怎知回到家明明印象有存進桌機,後來卻怎樣都找不到檔案。隨身碟裡的存檔也一早刪掉了,最後淪落到不得不憑印象重寫的下場。老實說當初有掙扎過究竟要不要讀這本,但因為實在是喜歡的題材,而且雖然想不起自己究竟有沒有讀過派的秘密與外遇的滋味,卻微妙的對該二書頗有印象。
再加上書中好幾段關於食物的敘述都相當迷人,所以最後還是忍不住帶回家了。本作是茱蒂絲.摩爾(Judith Moore)回憶孩堤時代的傳記,如同副標「一個非關減重的真實故事」所言,這並非一個胖子減肥成功,就此成為窈窕淑女的夢幻傳奇。然後和政治正確的期待相反,胖女孩的食戰童年也不是一個胖子終於可以接納自己的身材,從此迎向幸福每一日的勵志故事。
相反的,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言(大意)這是一個不快樂的胖女孩,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不快樂卻也快樂的胖女人的故事。她始終沒有走出來,在意起來還是會想死,但通常狀況下那也不再是生活中的全部了。
於是這不是本令人開心的傳記,甚至或許在某些讀者眼中,一切全是因為她不夠自我要求造成的結果。說真的如果對肥胖就是這種看法的話,本書也不必看了,因為一定會讀到翻白眼,然後覺得根本活該。
不過一開始我就不打算抱持批判的想法閱讀本書,畢竟這也不是部向全世界控訴我有多可憐的自傳。事實上,這僅僅只是很單純有個人回憶很久以前,自己還是小女孩時,曾經發生在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陳年往事。那是有點戲劇化、有點迷人魅力的悲喜劇,當然,或許負面的部分多了點。
她的父母,曾經是對璧人,至少在很短暫的時間裡是這樣。他們私奔、結婚,然後生下一個小女孩。在那段時間裡她們的孩子很瘦,但接著二戰發生了,父親處於壓力下開始發福。最後在那個宛若舞台劇般的深夜持槍索取檸檬派事件後,母親抓著女兒離開那個家。
之後呢?等著小女孩的是一連串的心靈創傷,被獨自留在感覺很可怕的外婆家,她開始以食物療癒自己的內心。當期盼已久的母親終於再度現身時,映入眼簾的不是昔日可愛的女兒,而是個超級小胖妹──往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飽受衣服尺碼與社會價值觀攻擊。
事到如今已無法得知,若是作者依舊保持苗條,母親會不會多愛她一些。但確實發生了的過去,則是母親開始責怪女兒的存在阻礙了自己的人生與夢想。反覆不休的 惡性循環啟動了,持續飆升的體重、一點都不可愛的胖、近乎理所當然的覇凌,以及母親的強制減肥與生活失落、挫敗所引發的家暴。
於是全部的全部好像都化作灰色,小女孩漸漸長大了,但她的身材與思考方式,也永遠定型成了,嗯,不是很討喜,卻又微妙讓人能夠理解的模樣與形態。她的故事 並不特別,但不時出現的敘述所留下的片段往日,仍讓人隱約瞥見某個灰色下午,有位很胖而且不可愛的女孩。她在街上,在電影院,在陰暗的紐約公寓裡;在不堪 與快樂之間,茫然地體驗著自己的人生,期盼得不到的愛。
我很愛書中關於她偷偷闖入後,獨自待在鄰居與陌生人家中渡過的時光。那是書裡少見的幸福片刻,如履薄冰的小小冒險,泡沫般靜寂,以及偷來的豐饒食物所帶來的幸福。旣私密又危險,同時混合了敗德與安寧的感覺,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愉悅隱藏其中。
作者描述食物的方式也令我心動,那是以一種近乎自虐的態度在形容美味,這是越不健康越美好的罪惡領域,吞下肚的過程教人垂涎三尺。即便是沒啥好感的食物,給這麼一描寫也變得格外吸引人,這也是我原先想讀這部作品的理由。
胖女孩的食戰童年是一部動人的小品佳作,她所描繪的過去沒什麼了不起的,但也自有韻味於其中。作者沒打算藉本書檢討或者控訴,為何她會成為現今的自己。一 切的原因都僅是有可能,而那些可能若非在老早以前就已遠離,便是在不經意之間失去了曾經的力量。是自身的錯誤、親人與環境的責任,還是單純的無可奈何?或 許有時想來仍不免疑惑,但現在這樣也不算太差,人生嘛,還可以就好。
作者成名作:派的秘密與外遇的滋味
舊站人氣:1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