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午夜盜賊

其實這本書的文案從剛出到自己買下,我已經讀過不只一遍。但不知為何我總還是很神奇的立刻忘記她是科幻小說,然後腦補成奇幻。結果每隔段時間又看見這本的消息(或在自家書櫃上發現)便會再次感到驚訝,啊,這是科幻小說啊!(到了後期前面的狀聲詞變成「喔,對了」,其餘照舊)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是因為故事本身的元素吧。午夜盜賊其實是引用大量加勒比海黑人文化的故事,劇情描述女孩唐唐在陰錯陽差之下(或該說是命運巨輪轟隆隆轉?)被父親帶離故鄉圖桑,前往流放者的墳場、圖桑的鏡象星球新半途樹。這顆星球大多數地區仍保持原始狀態,各式各樣的怪異生物與新生活方式皆令她大受衝擊……


說來尷尬,但黑人文化確實不是我會拿去和科幻聯想在一起的題材,反而是奇幻很可以想像甚或該說是渾然天成就是。要問為什麼,答案很明顯,就少見多見的問題 而已。不得不承認我真的沒怎麼看過以黑人文化做主要背景的科幻故事,大多時候頂多小說裡有角色是黑人而已(也不見得不是主角,但是……)。


或許也因為這樣吧,午夜盜賊的前三十頁對我來說實在不好進入狀況。除了文化觀不熟、開場馬上冒出盛大的傳統慶典令人眼花瞭亂外,作者娜洛.霍普金森(Nalo Hopkinson)在故事開頭一口氣丟出許多名詞與設定,而且都沒有多作解釋也是個原因。


但別誤會這是生硬堆砌這種初級的問題,事實上那些名詞理所當然的出現在對話裡,完全是角色們日常生活裡的慣用語。問題只出在讀者之前沒有聽過,外帶文字組 合非常獨特(至少以中文而言)難以藉助其他類似詞彙聯想。不過只要繼續啃下去,那很快就可以從後續情節得到解答與對應,連帶之後馬上好謮許多。


所以說我想本書的門檻就是前三十頁吧,耐著性子好好吸收,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況。除去類型外皮,午夜盜賊的故事本質其實還蠻傳統的。純真少女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成長,過程中種種不幸遭遇與冒險經歷,最終面對恐懼成功找到出路。


但有趣之處正在於這是本科幻小說,是故許多常見的議題多了份獨特包裝,激發更深一層的火花。殖民星球裡的新、舊種族衝突透過一再引用黑奴歷史,產生了微妙的對位。而明明白白的生物性不同,也讓種族雙方的衝突顯得更加弔詭。


如果說奴隸制的不公有部分在於人皆生而平等,那麼當面對明知擁有相似程度智慧,但文明略低(?)於自己的生物時,所謂的尊卑又能理所當然的確立嗎?至於奴 隸時代的悲慘早深入人心後,卻始終會在異地重新建立同樣體系這點,反而就純粹是人性的負面彰顯了 ~(附帶聯想起有一大半的黑奴其實是被黑人自己賣掉的)


午夜盜賊中對於童靈這種生物所建構的獨特社會也十分有趣,細緻優美而完整的生態體系教人著迷不已。但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在於當女主角以外人身分進入,最後 卻成就註定一刻的段落。說真的那簡直有如古老神話的再現,初始者向某種存在學習,最後那個存在卻因此註定有天會消失,任傳說自行美化後續的一切。


事實上故事的一大亮點正在於此,童靈段落本身還是其中處理得較為曖昧的部分。本作書寫上帶著強烈的口述文學味道,直接又誇張的二度創作不斷改變實際發生的事。縱使盜賊女王的起點平凡無奇甚至左支右絀,但隨著眾人之口卻漸漸得到自己的生命,化作不斷增長的偉大傳奇。


說真的這種現實與傳奇互相對照的作法在純文學裡並不少見,但科幻元素還是令其得到值得細膩品味並深入挖掘的新奇轉化。再加上作者帶著魔幻寫實筆調的書寫風格,令午夜盜賊的故事顯得更為濃郁而華麗,多彩且豐饒。


午夜盜賊對我而言是部說獨特很獨特,但要說老套其實也蠻老套的故事,當然老套在這裡並非負面評價。加勒比海黑人傳統與科幻元素的結合當然新奇,不過主線本身其實和許多後殖民文學常見套路略為相似。


然後我覺得本書最棒的部分也正在這裡,因為作者真的把兩者揉合得很好,而不僅是生硬結合。她以細膩手法創造新世界,透過優秀的描寫與設定賦予其厚實感。而當這些背景與讀者並不陌生的常見後殖民作品套路結合起來時,帶著莫名強大說服力的虛擬史詩也因此誕生了。


古早的殖民時代突然間與外太空流放行星重疊起來,那麼多相似的事件與衝突,生命的激昂與狂亂濃烈的情緒彼此糾結,好一段亙古不變卻又截然不同的民俗詩篇。 讀者彷若真能看見遙遠星球的叢林邊緣,有名黑色肌膚的女子踏著沈重腳步,迎向人生中每個挑戰──在陌生的天空下,一塊生長著奇異生物的土地上。


故事結尾一種全新且難以估量的可能性,隨著化解仇恨後出現的生命來到(嘛,又是一個常見的後殖民故事套路,XD)我們無法想像未來會朝向何方,卻能由衷明白過去的三百多頁僅是一則偉大傳奇的開端。盜賊女王只是個開始,新半途樹行星在歷史的起點等著前進。


嘛,故事總是這麼開始的,不是嗎?




舊站人氣:4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