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進擊的巨人致敬的關係,看了這部經典YA片。五個被校園生態定義為運動員、啦啦隊長、罪犯、書呆子、神經病屬性的高中生,基於各種理由在周末留校查看。老師要他們用一整天的時間寫作文,但想也知道這群人實在沒什麼寫作的意願,而且意願之低甚至還讓根本不熟的這群人開始互動……
等到全員在大麻催化下開始越玩越大,真的友好起來時,被吊了好一陣子胃口的觀眾,也變得樂觀其成的接受這群青少年,即使只認識一天照樣開始掏心掏肺的轉折。畢竟,儘管好像還是有點太容易了,但既然發生了那麼多事,好吧也行,不是不可以啦。
當然這個沒有不可以建立在五名青少年其實還沒人真正壞掉,即便是最惡劣的約翰,其裝酷的蠻橫言行舉止,也莫不是全力向世界宣告自己內心有多破碎,希望有人能關心甚至拯救那個因為父親長年家暴而痛苦的自己。於是當觀眾和其他少年透過他失控的當下瞥見其內心深處時,也變得可以同理甚至希望他能避免階級複製,走上相同的人生。
那最難搞的一個都自白了,剩下一個又一個慢慢自白也是理所當然的。「運動員」被留校察看是因為覇凌別人,而他覇凌別人的理由其實是為了獲得父親肯定。這是有毒男子氣概的傳承故事,為了搏取認同結果始終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結果在未經深思熟慮下選擇以傷害他人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優秀。但當他決定誠實的面對自我時,羞辱與痛苦油然而生,也讓他意識到自身作為的錯誤。
「書呆子」布萊恩雖然成績極好,但建立在高標準上的課業壓力逼得他近乎崩潰,也讓他沒辦法承受任何失敗。「公主」克萊兒出身富裕家庭,但父母關係冰冷,尖銳勢利的同儕壓力也讓她喘不過氣。「神經病」艾莉森之所以行事標新立異,是因為她的父母對她漠不關心,當然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刻意在戀情上做市場區隔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於是和副校長貓捉老鼠玩過了、大麻哈過了,一起坐下來圍圈圈,只差沒來個營火的談心後,大家對彼此有更多認識,也因為知道其他人的處境所以變得更加瞭解自己。青少年有青少年的煩惱,而成年人則不免為自己的平庸感嘆。整部電影有如一段短暫卻有不錯效果的心理治療,視情況甚至頗能引起觀眾共鳴。
儘管仍是簡易模式,絕大多數能在兩小時內稍微處理的心理問題,都是簡易模式。當然電影刻意不要太天真,留校查看的一天結束後,這群人不會神奇的成為某種微妙的新校園組合,搞不好還會裝作不認識。可即使如此他們仍然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且也增添了改變未來的勇氣。
純以電影表現來看本片節奏明快,角色塑造也鮮明有層次,儘管劇本仍有其刻意之處,但也透過各種手法讓缺點變得比較能讓人接受。我覺得本片最值得看的地方是對於男性成長困境的處理,幾個段落確實都非常動人。
電影描繪出青少年那種活潑獨立又自傲的特質,既追求偏向正確的價值觀,但又不忘反抗權威的部分拿捏得當。這確實是一部能讓普通,對,普通學生覺得這群人很酷的電影。只是我也覺得對真正活在殘酷世界,已經摔出社會安全網的青少年來說,肯定會覺得這樣的故事還是蠢到瞎爆(就這部分來說,我比較喜歡1986年的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但當然兩作量級不同啦)。
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我想他的說服力已經及格了。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上面提的,這片性平真的大爆炸。其實看的時候就能意識到,片中的女孩也就是克萊兒和艾莉森的個人問題基本上都被輕輕帶過,而男孩約翰、安德魯與布萊恩的困境則有著相當動人的描寫。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編劇作為男人很懂男性成長的困境,但對於女性困境理解卻只侷限於表面,更不是本片重點所在。於是早餐俱樂部裡的女角只能作為故事的點綴與潤滑劑,她們遇上的問題已經很典型,卻還是沒能得到深入處理。
「公主」克萊兒從頭到尾一直被約翰性騷擾,而且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還得硬吃下來,裝作這只是「小事」否則會被認定沒本事,不是強大的時代新女性。兩個女孩之間非但沒有建立友誼,很明顯看得出暗戀安德魯的艾莉森,反而還為了爭奪現場男孩的支持,轉而以性為主題帶頭羞辱克萊兒。她們關係真正變得比較好一點,還是在確認彼此看中的男人不是同一個以後。
更糟的是在電影裡女人還真的只被當作是獎盃,最後安德魯確實因為外貌改變而青睞艾莉森,而且因為把妹成功而獲得父親神情上明顯的贊許。克萊兒則宛若是為了證明自己夠酷一樣,輕率的選擇從頭到尾一直性騷擾她,又對此毫無悔意全身上下都是問題的約翰,當作自己第一次的對象(電影只拍到接吻,但性暗示蠻明顯的)。
這除了腦殘之外,彷彿也像是在跟觀眾說:就算你從頭到尾都色咪咪當個侵略女性的賤人也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不過只要拿出男子氣概,還是可以得到正妹當獎勵喲,男孩們,勇敢成為真正的自己吧,WTF!
我只能說雖然電影本身企圖反抗有毒的男子氣概,卻又在不知不覺間以另一種角度用力的肯定有毒的男子氣概,反過來繼續鞏固全片理論上要反抗的結構性問題:男人受到的壓迫很重要,不過抒解男人痛苦的方式則是繼續壓迫女人。
於是這部電影也能以某種微型的形式,讓觀眾強烈意識到女性在厭女社會中的幽微困境。比如女人的問題從來不是真正的問題,男人的問題才是。女人成為更好更強大自己的過程,處處充滿男性凝視,並被期待是能讓男人開心的形式。男人想做愛,女人就要勇敢的配合,真是自古以來的騙砲好理由。因為這樣的妳才夠進步、夠強大,要當個勇於享受性愛自主的好女人。自我賦權吧,不管攻擊來自男性還是女性,只要妳不當那是性騷擾,那也就不是性騷擾了。
看到最後我可以認同早餐俱樂部是好看的電影,但也是已經不合時宜的電影。在本片中女性的存在被當作男人的獎勵,她們的互動則是為了男性彼此競爭。對男孩而言這或許是能帶來成長的作品(還有妹子可以挑),但在性平方面則會把所有性別的人都一起載去撞山。
八零年代的本片之所以至今仍受到歡迎,自然也是社會厭女與性別歧視面向的展現。無論在同年代中對女性的詮釋是落後還是普通,但假如在那時代甚至現在的大眾眼中,這樣的描寫仍然算是「先進」、「很好」、「沒有問題」,那我只能說反抗這種價值觀與處理方式,便成為追求平權者理所當然的選項。
過了四十年,經典歸經典,世界也該前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