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福爾摩斯的飲食與生活研究:跟著小說情節破解英國餐桌文化及日常線索

發現這本時很開心,我向來喜歡透過文學作品探討時代背景的作品。作者関矢悦子是日本夏洛克.福爾摩斯俱樂部(JSHC)的會員,本書集結自她在網站『福爾摩斯世界』上的『福爾摩斯物語之餐桌上情境』專欄而成。

和從法國文豪巴爾札克小說出發,談論法國十九世紀餐飲文化風情的巴爾札克的歐姆蛋相同,本書也是從福爾摩斯系列的情節出發,談論維多利亞社會的種種概況。比較不同之處在於原始是專欄連載,所以內文也是一篇篇各自獨立(但資訊上串連緊密),談的範圍也不僅限於飲食,而是包括教育、階級、貧富等諸多生活史議題。


當然書不厚所以也別期待有多詳細深入,整體而言比較偏向興趣路線。不過少見的雙欄排版加上字體不大,我想實際文字份量應該仍比只看頁數感覺起來的多上不少。


而且雖說是興趣派,但取材的範圍非常廣,不乏同時期的雜誌、百貨公司目錄、學術調查及著述,並收錄不少摘自這些參考書籍的圖片及圖表(不曉得版權是怎麼解決的XD),這份用心與認真皆令本作有著令人眼睛一亮的水準和趣味性。


全書分為六章,「食物與日常用品」以故事情節曾出現的食材及器物為出發點,探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福爾摩斯與華生活躍時期的特定生活細節,這類型的豆知識生活史讀來非常有趣。


「英國的糧食狀況」包括飲用水、不同階級的用餐習慣,影響健康的因素等諸多問題在內,介紹當時英國社會整體的生活概況。比如雖然對中產階級來說那令人不敢苟同也不一定知情,但當時的工人階級因為生活形態,母親會覺得給嬰幼兒吃鴉片製劑是理所當然的照顧方式,連帶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真的是一個英國兩個民族,窮人和富人啊 ~(嘆)


我最喜歡的一篇則是透過福爾摩斯對花斑帶案中案主家庭狀況的推論,提及英國1846通過穀物法後,在使糧食進口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也讓國內投資農業風氣盛行。而當這現象搭上幾十年後,1870年代英國作物長期欠收的影響,導致農業投資報酬率嚴重下跌,並因此滋生出殺人動機。


這部份讓我想起桃樂絲.賽兒絲(Dorothy L. Sayers)的非自然死亡,溫西爵爺同樣也是透過法律修正後的實務細節,揪出了表面根本看不出來的動機來源。在相隔遙遠的時空閱讀到這類和法律及時代背景連結的殺人動機,感覺真的非常有趣。


此外作者也提及當時英國便已有學者在警告糧食自給率問題,並計算出一旦開戰光靠本土恐怕支撐不了太久。只是說作者在書中介紹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英三國配給額比較後,卻下了「英國到第三年才開始配給行動太慢、相較之下德國和奧地利開戰後立刻實際配給制,因此在開戰準備上比英國充裕許多」的結論……


呃,光就「開戰準備」德國可能是啦,但我想奧地利絕對不是,而且根本是一開場就輸到脫褲子才急急忙忙開始搞配給制。再說從書中那張三國配額量實物比較圖表,可以明顯看出那怕英國比較慢才開始實施配給制,但個人能取得的分配額度還是大勝德奧。可見這與其說是開戰準備充不充足,倒不如說是國力程度和海運能量的切實差異啊。


第三章「品茶時光」談英國人喝茶、喝咖啡、可可亞的歷史及習慣,雖然每個階級狀況各不相同,但結論是英國人果然就是比較愛喝茶這樣。再來的「夏洛克.福爾摩斯與英國料理」則非常有趣,把小說中曾經出現的用餐(還有跡象)以及料理,全都抓出來探討並延伸介紹一番。雖說有些真的是扯得有點遠,但……就有趣啦,特別是價錢部分整理得很仔細,十分的用心。



這章也提及維多利亞女王為了帶動國產貨銷售,所訂製的鑲上霍尼頓蕾絲(價值一千英磅)的潔白結婚禮服、還有隨著時代越長越高、到後來根本超越兩百公分的超豪華滿滿裝飾結婚蛋糕(一般都是在儀式後切塊分送親友,所以店家還會販賣分裝用的盒子。讀這段很難不想起狄更斯的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裡,郝薇香小姐(Miss Havisham)身上的萬年結婚禮服,還有那永遠送不出去的結婚蛋糕)。


配合前面章節介紹過「英國新人要在結婚早餐會上接受祝福」的傳統,所以英國法律直到1880年代末期才允許在下午三點舉行結婚典禮,在那之前只能選早上結婚。更別提之後關於各種結婚許可證金力的差別等等,都讓人感受到不管在東西方,結婚都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更別提費用全由新娘方負擔,所以財力沒那麼豐厚的話,也是令人十分苦惱的負擔啊(這部分整個讓我想起伯爵與妖精系列相關的情節XD)。


作者還在書中大量引用以畢頓夫人(Mrs Beeton)為名的食譜與理家守則(中產階級婦女指導女僕的聖經級著作),雖說看起來只是一個書名,但她可是確立現在食譜形式而且在社會上號召力十足、死後繼續掛名一大堆作品的餐飲界名人,有興趣的話『20位顛覆飲食潮流的革命家』對她的生平和事蹟頗一番介紹。


「酒精與生活」這章談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的酗酒問題、酒吧及歌舞廳等飲酒文化。和現代普遍觀念相反,英國曾經是一個早上理所當然要喝酒,直接上酒吧也不奇怪的國家。然後提到福爾摩斯系列中的酒,絕對就是令人難忘的甦醒專用良藥白蘭地。


不過那怕我印象深刻,但據作者統計曾出現相關情節的作品其實只有十三則……那為什麼我會覺得好像幾乎每篇都看過呢?大概是因為小時候覺得這件事好新鮮,印象深刻的結果就把相關情節的份量無限放大了吧 ~(掩面)


最後一章「維多利亞王朝的生活與文化」則是讓我讀得超開心的一章,不管是彼時英國教育制度的問題(比如義務教育表面上有幫助工人階級的效果,但因為學科的差異,反而也等於斷了下層階級上大學的路)。


又或者在救濟窮人時,無論制度還是三餐供給都比監獄更苛刻的濟貧法,也讓人見識到那種相當自以為是的「會來濟貧院都是自己的錯,不能對他們太好,一定要快點逼他們去工作」的態度。是說現代有些人其實也……嘛,誰發明時光機器送他們去體驗一下礦工生活啊?


提到礦工,本書也介紹了當時工人階級的保險意識。相當有趣的是反而最窮的人都有保,比較有錢的倒不一定。我想這可能是低階工作危險性確實極高所促成的普遍風氣。


遺憾的是即使保了險,仍會發生保險人因為各種狀況,使得被保人遇上意外後卻發生保險給付被迫砍半的狀況(旣然如此,想必也有保了險,真要用上時卻碰到倒閉的情形。只能說現代對保險業者在經營上的各種法律限制,也是許多人的悲慘經驗換來的)


接著觸及的還有旅館與租屋等級的差異、娛樂設施、馬車等級,家庭教師的社會地位、以及幫傭的工作內容與等級……雖說都不算很深入,但簡單的介紹已經讓我學到不少。


福爾摩斯的飲食與生活研究:跟著小說情節破解英國餐桌文化及日常線索(シャーロック・ホームズと見る ヴィクトリア朝英国の食卓と生活)是一部豐富又多元的作品,無論是不是福爾摩斯系列的書迷,只要對十九世紀前後的英國社會感興趣的話,肯定能閱讀愉快。


當然考慮到主題,所以提及的小說情節和爆雷也不少,是否閱讀恐怕還是得自行斟酌。另外如果對維多利亞時代背景感興趣的話,麥可.克萊頓改編自1855年真實犯罪事件的火車大劫案,同樣介紹了非常多當時的社會狀況,也是相當值得一讀的好作品。




舊站人氣:2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