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派的秘密.外遇的滋味

看完胖女孩的食戰童年後,突然想讀茱蒂絲.摩爾(Judit Moore)在台灣的前作便找來看。雖然拆成兩本而且安上脣與舌的回憶之一之二的副標,但其實是拆自同一本Never Eat Your Heart Out(兩本台版都很薄,可以想見是黑暗商法)。讀的時候原本打算不寫心得,但有時候看的當下覺得沒啥好寫的,讀完後文字卻會自己湧出來。


我原先以為派的秘密和外遇的滋味是回憶錄性質的作品,不過實際讀完後,我想這部比較偏向散文集。當然主題是以食物作為引子描述作者的人生故事沒錯,但並不是完整的敘述,而是一點一點的講東談西。不過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而且我現在好少看散文集了。


如果說露絲.雷克爾的天生嫩骨是那種對著聽眾侃侃而談的故事(僅管有一絲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都覺得算是可愛的油條味),那Never Eat Your Heart Out就是戒酒協會裡那種有點掏心掏肺的書寫。這之間沒有優劣,只是帶給讀者的感覺相當不同而已。


茱蒂絲.摩爾寫起生活中的幸福雖然動人,但她真正拿手的領域其實是灰色的日常生活,一種平凡的灰。並非驚心動魄,聞者皆辛酸的不幸與悲劇,就只是生活當中 難免浮現心頭的寂寞與無奈,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及焦慮。空虛、寂寞,不一定冷,但也開心不起來,是某些人會以尖酸口吻形容為過太好又或者吃太飽的那種煩憂。


寂寞的孩子將死鳥作成泥巴派、鄉下農場殺豬的混雜忙亂,恐怖卻又強悍的祖母。在書店工作、茫然的年輕歲月,婚後充滿微妙的階級結構與政治運作的小鎮生活。讓賓客吞下狗食煮成的料理、難以抗拒的外遇機會、離家出走後的日子、再度歸鄉的歷程等等。


以上過程大多環繞著某種食物或用餐形式,在作者筆下那些食物不見得真的美味,卻總被寫得相當誘人而美好。每當她筆鋒一轉,生活中的現實自菜餚底下浮現時, 有時扼然、有時甜蜜,但更多時候是無奈與遺憾,對活著的無可奈何。人生境遇有時就是難以預料並控制,更別提幾乎都是想像中的那個比較好。


嘛,平凡的人生啊。


我喜歡書裡透露出來的生命經驗,彷彿歷歷在目般的真實生活,以及種種心情與細節描繪,那真的是相當生動的書寫。是有點自溺,但或許正適合本書調性。畢竟就是因為這樣的思考模式,才會形成這樣的故事。


也是因為這本讓我去查了作者的資料,這才發現她已在2006年因大腸癌過世。出版於前一年的胖女孩的食戰童年便是她最後一部、同時也是自傳的作品。該怎麼說呢,我在看現代出版品時(個人腦海中的定義是三、四十年內左右)總有種這些作家應該都還正常活在世上某個角落的旣定想法。


理性上我明白,人嘛,那可能個個都長命百歲;可感性上總不會特意去想像那其實蠻合理的機率問題(別名失控的正向思考?)這回要是沒有查資料,我大概會繼續默默以為作者仍舊活著。


說真的知不知道其實沒什麼差別,我也不會因此難過到那裡去。但每當讀完一位現代作家生動的人生經歷之後,才得知對方的盡頭早已來臨時,我總會因此生出複雜的情緒。


說老實話,小說不會給我這樣的感覺,因為小說在我心中和作者某方面而言是切割的,而且當結局來臨時無論讀後感為何,總之事情就是結束了。可散文不一樣,特別是我喜歡的散文類型,總會讓我對這類消息格外感觸良多。


所以……我並沒有特別喜歡派的秘密和外遇的滋味,但讀得很開心。聽來或許微妙,但有時候事情便是如此。我不會愛不釋卷反覆重讀而且逢人就推薦,但或許,十年後我會再找回來重讀一次。



舊站人氣:1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