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巧克力時尚之旅

不用嚴格看待,我都不算是個喜歡巧克力的人,但即便如此也不代表我排斥巧克力,只能說那實在非我首選,而且大多時候不會主動想吃而已。當然這也跟台灣大多數的巧克力糖都太甜有關,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不知不覺就對這類點心失去興趣。


當然真要說起來也不能算完全不碰,巧克力口味的食品只要好吃我也喜歡,像歐貝拉的生巧克力蛋糕就深得我心。不過要說到一般意義上的巧克力,我會覺得吃來是享受的,也只有瑞士蓮的薄片巧克力、安迪薄荷巧克力,還有原味的冬之戀了。也真的不是什麼高級的東西啦,我的品味是很一般般的,寫出來只是想尋找同好這樣 ~(?)



啊應該先做的好像是介紹這本書才對,因為讀完周日的午宴:法國美食的故事後很感興趣,所以查了發現作者墨特.羅森布朗(Mort Rosenblum)07年在台灣還出過這本巧克力時尚之旅。也不過五年前的書竟然絕版到一乾二淨,這除了說台灣書市超短線以外還能說什麼呢?明明也不難看啊,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崮中有許多微妙的緣由吧。


我覺得這個書名可能會有點誤導人,會讓讀者以為這是本,嗯,該怎麼說呢,介紹全球知名都市最前線的巧克力流行趨勢?呃,其實也不能說完全不是這樣,但還是 有段差距啦。由於作者是資深記者,所以他確實採訪了當時最知名的巧克力大師、新秀、知名品牌,以及幾家巧克力原料大廠(無論是平價還是頂級的)。


但除此之外還他深入非洲、南美洲等可可產地,去探索原始的巧克力形式,以及種植可可的辛勞與現況(比如說書裡有提到目前最大的還是產銷與戰亂問題,反而許 多人關注的童工部分,因為種可可樹本身需要比較高的經驗與技術,所以不太可能用沒經驗又體力不足的小孩,就算真有也是極少數的特例。不考慮這些就貿然抵制 的話,可能反而會讓可可農與他們的家人過得更慘 < - 讀完克力禍心─誘人甜品的黑暗真相後,我覺得這是屁話這樣)。


以上這些都不是一般追逐已成商品的巧克力的愛好者能輕易踏足的領域,更別提不少產地本身那時(甚至直至現今)仍受戰亂所苦。要不是同時擁有語言優勢與多年採訪戰地新聞的經驗,我想還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當然一本篇幅中等的作品寫進這麼多內容,實際讀來不免有點走馬看花之感。不過我想夠豐富而且切入點有趣、意見清晰直接等優點,已足以彌補深度不足的問題。何況這本書很明顯也沒有寫成百科全書的企圖心,並確實表現出了自己的魅力所在。


我很喜歡的一點在於作者很明確把主觀意見交待得相當清楚,連帶讀者也能夠清楚得知作者與自身喜好差異何在,並進而判讀書中的種種評價對自己代表什麼。我覺 得這才是好的敘述,甚至是報導方式 ~(說到這個,我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一直以來,都有種強調新聞要客觀的莫名其妙思維,結果反而創造出更可笑的報導文化比如偽客觀文,每日持續大量創造鬼東 西)


總之在書中看作者評價幾個知名品牌還讓我笑得蠻開心的,特別是GODIVA的部分,真是完全說進我的心坎裡──大概也要謝謝作者,讓我不至於因此對優質巧克力絕望(不然說真的,瑞士蓮都比較好吃,囧)。


另外說到加糖的蠟塊這回事,這是我心中默默給大波露的評價,只是話又說回來,大波露的價錢或許整個比同體積的蠟塊還便宜了我想。其他諸如比利時、瑞士、法 國的巧克力口味差異也很有趣,微妙的是英國又中靶了,玫瑰奶油、紫羅蘭奶油,嗯……很英國 ~(更英國的是政治口味,這部分還真莫名的切合了刻版印象)


不過全書中最吸引我的還是作者的墨西哥之旅,傳統經典菜餚、加進巧克力調和的辣味醬汁摩雷(MOLE)光看婆婆媽媽的製作過程就超精彩的(附帶一提,這對 當地人而言是很慎重的一道菜)另外也得知墨西哥流行的巧克力,是砂糖、可可二點五比一的巧克力塊,粗得可以磨地板,但反正人家也不是直接吃,而是拿來加進 水或者牛奶調飲料用的。


如此所述,巧克力時尚之旅寫的面向很廣,而且敘述得非常有趣,整本書讀來五花八門的非常吸引人。因為已經絕版了所以想看的話,多半是上圖書館找比較快,那反正也不用花錢所以何樂而不為呢?個人很推薦找來一讀。



舊站人氣:5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