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名.聲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出乎意料的閱讀經驗,並不是說這本書的創作方式前所未有或者我從沒讀過類似作品,而該說是翻開前沒想過會是這樣的一本小說。畢竟試讀活動嘛,大多時候預期看到的還是精彩的大眾小說,所以突然讀到一本文學作品,感覺還蠻新鮮的。


不過我確實相當喜歡這本小說,全書分成九章,每篇內容都各自獨立卻又彼此牽連,最後織成一張各自迷離卻又無比相似的網。總是接到奇怪電話的工程師、不斷和作者討價還價的老太太、消失在中亞的名人、茫然度日的明星、和浴缸糾纏不清的作家……以上還只是一部分而已,藏在書裡的寶物還多的呢。


要怎麼不令文章以充滿囈語的方式來表達出個人的心聲,確實讓我在動筆寫這篇心得時苦思了許久。畢竟作者在字句與情節間使用了相當多的技巧,令故事彼此互動 拼湊出約略的輪廓,這些手法令這部小說不時展現出別出心裁的巧妙。但如果光是一直重覆自己有多愛那種感覺,這篇心得肯定會非常鬼打牆吧?


唉呀,別的不說寫三段下來,我已經開始覺得這篇心得快鬼打牆了。那麼,就先講點確實的東西吧。說真的由於一開始預期讀到的是大眾小說,所以收到試讀本時我 是小驚訝到的,因為比預計中的要薄上太多啦!再加上個人之前並未讀過丹尼爾.凱曼的作品,所以還忍不住懷疑真的沒問題嗎?


不過在讀完第一章後我就知道了,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小說啊。那麼,確實,根本不需要多餘篇幅,這樣就很夠了。我向來喜歡這樣不停切換視角、以各種不同方法去 推敲類似意涵的故事。名.聲的幾乎每個章節都換一個有著截然不同生命與處事哲學的主角,可縱使這些人們的經歷與思維是如此不同,但內心底層卻都有著相似的 缺憾。


他們都對現況不滿足,對自己身上背負的東西感到不知所措。不曉得存在意義這牌子會不會太大?大概有一點,所以不如改用對生活的茫然來形容吧。每個人活著總背負了些什麼,那是活在社會體制之中必然伴隨而來的無形事物,可以不滿,但是沒用。


無關價值高低,重點在於那難以一語道盡、若有似乎卻又無所不在的重量。但倘若要說名.聲的主軸就是描述那股茫然的悲哀,似乎又太單純簡化了。對我而言這部 小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乃是書中始終沒斷過的、對生活於社會中那種種難以擺脫地評價的諷刺,以及大量突顯其荒謬之處的描寫。


九個章節中讀者一再看見各種款式的空虛不斷翻轉。某些人避之唯恐不及、恨不得丟掉的事,卻是另一些人費盡心思卻仍不可得的。不知不覺就到手了的高度,莫名其妙就丟掉了的地位。許多章節單看並不是什麼新鮮有趣的創意與概念,但全部合在一起後卻有了微妙的味道。


名聲,伴人生而行的天使與惡魔,在本書中有人失落了,有人看不開、有人放手、也有人得過且過,太多太多了。活著有數不盡的可能性,一則故事有太多方向可以發展。但不可諱言的是,那又怎樣?作者就某方面而言完全顛覆了所謂存在意義這回事,並點出其脆弱的本質。


彼此相關聯的混沌情節隨著紙頁翻閱越顯清晰,那些一開始好似極需要關注的事物越到後面越不值得一提。書中書,故事外的故事,在現實邊界消融的同時,生命也跟著透明起來。結果到頭來,最弔詭的正是明知那根本不重要,卻又不可能丟得掉。


即使堅信自己可以無視,卻還是無法脫離那無形的牢籠。因為那從來都不是自己掙來的,永遠都是外界給的。選擇當然可以做,就好像長途旅行時在座位上換個姿勢一樣:當然沒問題,但反正都是湊合著用。


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字句與口吻,每個角色都是如此不同卻又有著類似的犀利與直接,許多描述都妙得令人拍手叫好。我愛那些玩弄焦慮的情節設計,享受那種等著被 作者在下一段暗算的滋味。這本薄薄的小書裡蘊藏了許多意念,作者用各種方式探討人活在體制底下的種種可能,看似易碎卻也揮之不去。


唉,說不想把心得寫成囈語,不過好像還真的變成這樣了。總之我想傳達的是名.聲是部篇幅不厚但相當精彩的小說。不論是機趣的文字本身還是俐落尖銳的情節,以及多段故事組合而成的絕妙互動,在在都令人邊讀邊玩味不已。個人非常推薦,十分值得一讀的作品。




舊站人氣:7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