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9日

魔眼

其實在看這本書前,我甚至完全不曉得魔眼是來幹嘛的。鈴木光司有聽過,但偏偏就沒看過那紅透半邊天的七夜怪談(董月花版本有……)而且還有種說法,說電影雖然拍成恐怖片,但小說其實不是這路線?總之我就是沒看過他的作品。


不過就像之前說過的,只要有試閱,那怕劇情是兩隻細菌在窗簾上談人生我都肯看。所以當然就馬上報名啦,不過這回的作業好像有點詭異,什麼回信都沒有,接著試讀本就直接到家了,動作真是快啊!


但也不得不再多嘴一下,就是我參加過很多次試讀,可這還是第一次拿到非出版社LOGO信封寄來的試讀本。春天這回用的東西甚至還不能算信封,而是粉紅色的包裝紙?拿到的第一時間,我好像回到國小升旗台上接受頒獎啊……(囧)


不過打開信封後,內容物一整個亮眼起來,是製作很精美的試讀本呢!而略為翻翻後,很快就發現這其實是本短篇小說集。而看完第一篇故事後,我又再度發現,喔喔!這不正是我在國中畢業後,就沒再看過的短篇靈異小說集嗎?


沒錯,而且這還是一本鬼故事啊!(大心)


因為是短篇小說集,所以也就不用介紹劇情,反正是靈異小說就對了。而且請注意,這本小說是正正統統的『鬼』故事,不是怪物還是其他啥東西,而是鬼故事喔! 之所以要強調這點,當然也是因為我好多年沒看見喜歡的『鬼』故事了。對我來說,最好看的鬼故事就是那種從身邊延伸出去,可以『觸景生懼』的故事。


可近來的靈異小說都走向越來越扯的路線。好吧,嚴格說起來不是扯,但我真的很受不了那種佛祖關公等上位大神,會全部跑出來收妖的鬼故事。拜託!我只要簡簡 單單、可以毛就收貨了,我不要看那種人鬼神魔四方大亂鬥,到最後會忍不住笑出來的靈異小說啊!(害我還邊看邊撐頭,想說X的你是還要寫幾回?)


也因如此,所以我在看像『魔眼』這樣的單純鬼故事時,真的是格外地感動。我承認可能是本人沒事不會在書店翻鬼故事,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但這仍無礙於觀賞本書的心情,尤其我是很不好嚇的人。


話題回到本書來,魔眼這本書裡的故事感覺如何呢?我得說,感覺還真熟悉。但這邊不是嫌老套,甚至就某方面來說,這熟悉感還是挺理所當然的。鬼故事存在的歷史無疑相當長,而在這漫長地發展中,能用的梗真的是幾乎都快用光了。


很多號稱有新創意的靈異小說,讀完後難免會發現,其實那個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新包裝而已。乍看之下很新潮的嚇人元素,細究後往往會發現,那只不過是古老夜話的另類重塑。要找到完完全全的新梗,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畢竟鬼故事存在的歷史,搞不好和人類有智識的歷史是等長的。在如此久遠的歲月裡,嚇人的手段幾乎都已經被想出來或使用過了,鬼也是人變的嘛!(古代的鬼也是很有創意的,當年第一位從馬桶伸出手的阿飄是誰呢?希望已經超生啦 ~)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除了電影特效越做越棒外,鬼故事本身的元素恐怕都已現世完畢。但這代表鬼故事就等於老梗、無聊嗎?不見得,鬼故事看多了固然會麻痺,但這並不是神經失調,而是意味著,讀者期待更好的描述、鋪陳手法來呈現這些老劇碼。


只要說故事的方法夠好,恐懼神經就能一再被挑起,讓人不斷重覆在午夜時分,縮在棉被裡發抖的感覺。而鈴木光司的魔眼有做到這點嗎?我的答案是,他做得還可以接受。


整本魔眼,大部分的篇章我們都看不見鬼魂現身,只有一種若有似乎,隱約之間的存在感而已。鬼與人間的關係,往往出自緣分,有些是相識、有些是因果,更多是巧合,路過就幫個忙怎樣?


作者敘事的筆調淡淡的,而故事也淡淡的,事情就是這樣那樣地發生了。就算不以靈異的角度來看,魔眼仍是本不錯的小說集。全篇八個故事,我喜歡其中五個,而且不約而同都是那種淡淡地、似有若無,宛如由細絲一般地命運所連結起來的交集。


像註定,又像擺脫不了的牽繫。


至於另外三個呢?嗯,其實都是『鬼得太明顯』、非常B級電影式的那種。見人見智吧,我知道一定有人愛這個味,因為爽快得很。只是說,我就不愛鬼出來得太明顯的那種嘛(其中還有一篇,嗯,就我的感覺是要走上面那個路線,但感覺沒收好)。


最後,我也喜歡作者的後記。


以靈異小說的角度來說,我喜歡魔眼;而用普通小說的角度來論,魔眼也算不錯。這並不是本要把人嚇到不敢半夜上廁所的靈異小說(事實上嚇人指數不高)。雖然詭譎仍在,但裡頭的靈異元素,或許更適合靜靜感覺,感覺那微妙地人生際遇。


說過很多次了,我很難嚇,但我還是喜歡魔眼。縱使他沒有害我縮在棉被裡發抖也一樣,因為故事本身好看。而在這七篇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篇。說不上來為什麼,或許是我特別喜歡那隻招人的手吧。


那隻白裡透青的手。

舊站人氣:611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