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4日

為什麼要看小說?

很久以前我妹的一句話震撼了我(醒醒吧我沒有……有啦,真的):「我不曉得你為什麼那麼愛看小說,像我就只喜歡看那些有務實性的書籍,總覺得看小說對我沒什麼幫助。」這邊的務實倒不是...


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小說透過虛構筆法,凝練了人類存活於世的各種所思所想及所做所為。可能是現實生活的想像與模擬,也或許是特殊環境下的極端反應。就算寫的不是人的故事,寫作目的也都是為了讓閱讀故事的人們,能藉此機會省思關於人性的種種。


確實這世上存在即使沒讀多少書,依舊擁有智慧的人。但很顯然智者非常稀少,現代社會的結構讓一般人的生命經驗極度平庸化,連帶也容易造成思考與想像上的侷限。若想要改變這點進而開闊視野,那最簡單也最容易的方法,莫過於閱讀小說了。


好的小說向來能以最敏銳的方式描繪出人性的幽微之處,而那份銳利透過「故事」這個強大的敘述形式,往往能超越客觀精確的學術性敘述,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將「真實」傳送進閱讀者心中,並帶來切身體會的效果。知名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向來喜歡在專業著作裡引用小說片段作為範例,正這個理由。


但只有廟堂之上的純文學小說值得閱讀嗎?我覺得並非如此,不管是什麼文類的小說,都有辦法反映人性。小說製造出的世界或真實或虛幻,而在這些世界裡作者演繹故事,並藉此展現人性,讓讀者能透過閱讀感受不同的生命經驗。


或許我們無法專業的指出某部作品背後潛藏的一切意涵,但人性向來存在於小說裡。而且有時比起冷靜的分析,直接從故事裡感受到什麼才是更重要的。那怕只是為了從生活中喘口氣而讀的輕鬆作品,也還是有些什麼存在。就算真的很不怎麼樣好了……在讀完當下或者多年後,思考自己當初到底為什麼要浪費這個時間,也算是種成長吧 ~(欸?)


咳,總之長久這樣感受下來,便能加深理解世界與人性的形貌,然後,也變得更成熟。最終兩個基本條件和生命經驗差不多、唯一差別在讀不讀小說的人,或許有讀小說的那位會比較有想像力,也更能周全的面對眼前的人性問題。因為他「看」過更多事件、曾接受指引思考得更遠更廣。即使沒有實際體驗過,卻透過閱讀參與了許多人的歡喜和苦痛。


我想這樣的人也比較不會成為天真愚蠢的存在──如同某些即使身為菁英、坐擁高收入,說出來的話卻總讓聽者忍不住懷疑,究竟對方頭皮底下裝的是稻草還衛生紙的傢伙。接觸不同類型的作品,並且好好思考過的讀者,通常不會成為這樣不知世事者。


不過話又說回來,是否能啓引思考,始終是很個人的事。有些作品某些人認為毫無深度,但也有另些人可以從中得到收獲。於是終歸來說,也許不用想太多,無需硬去比較小說的優劣良窳,重點始終在自己可以從喜歡的故事裡感受到了什麼、有沒有因此成長。然後只要維持閱讀習慣,便掌握了繼續變好的可能,而這份可能自然會帶領人們到最適合現在自己的作品前面,持續向上提升的人生之旅。


所以回過頭來,或許問題根本不是「為什麼要看小說」,而該是「為什麼不讀呢?」


 舊站人氣:1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